-
12
2025.09
我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根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开展2025年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活动的通知》,经高校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择优遴选出158个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活动优秀作品,纳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资源库,并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云平台和高校思政网微信公众号进行集中展示。我校申报的《以“中医药文化+”心理AI赋能“一站式”社区数智思政新生态》工作案例入选数字赋能板块全国优秀案例。为了聚焦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数智需求,依托校信息办的AI上中医技术平台,学生工作部处协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融合学生管理、服务、教育、活动等19项服务模块,实现从新生入校到毕业离校的全周期数字化管理。学校创新打造以中医药文化为基座的心理健康教育智能体“和小合”,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文化浸润为特色、数据治理为核心,构建“价值引领有深度、心理育人有温度、精准思政有力度”的数智育人体系,为高校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中医方案”。学生社区立足“和合润心,涵育生命”育心理念,系统构建“1+6+10”心理育人实践体系,打造“1个心理健康教育季”“6养工程”“10大心理育人品牌”,完善“育体-育智-育心-育德”阶
-
12
2025.09
海派顾氏龙华肛肠创新团队荣获202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华佗中医药奖
在9月9日上午于安徽省亳州市举办的“2025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41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开幕式上,中华中医药学会主要领导向华佗中医药奖获奖团队代表颁奖。海派顾氏龙华肛肠创新团队荣获202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华佗中医药奖。团队名称:海派顾氏龙华肛肠创新团队团队成员:王琛、陆金根、曹永清、姚一博、梁宏涛、董青军、潘一滨、易进、何春梅、王佳雯、丁雅卿、尹璐、肖长芳团队成就:海派顾氏龙华肛肠创新团队成立于2011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顾氏外科”重要组成部分。先后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优势专科,全国中医学术流派顾氏外科传承工作室,是国家级、省部级三家学会挂靠单位。荣获全国样板党支部、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等称号。团队负责人王琛教授是顾氏外科第五代传人,上海市东方英才、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团队2名学术带头人,陆金根教授是顾氏外科第四代传人,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工匠;曹永清教授是顾氏外科第五代传人,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医务工匠。团队秉承顾氏外科精髓,围绕肛肠疾病实现理论创新、诊治技术创新、术式创新、新药研发创
-
11
2025.09
学科强基、育人铸魂、师德固本 校党委全委会锚定办学新定位部署落实路径
9月11日,中共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秋季学期工作会议召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释放教育、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会议以“学科强基、育人铸魂、师德固本——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学校事业内涵式创新发展”为主题,传达上级相关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谋划落实下阶段工作任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传达学习中央、市委和市教卫工作党委有关会议精神,总结我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情况,深化运用好学习教育成果和经验,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作风保障。会议还传达了2025年秋季上海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精神。聚焦“出发点、着力点、关键点”:激发应用型特色高校新动能季光从规划落实和学科布局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引育、科技创新、合作交流、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等六个方面对上半年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总结,重点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应用型特色高校”的办学新定位,对下一阶段工作予以部署。要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锚定人才培养方向,通过强基固
-
10
2025.09
“岐黄墨韵・师道匠心”王庆其教授中医药文化书法展在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开幕
金秋颂师道,墨香润杏林。9月10日,正值第41个教师节,上海中医药大学举办“岐黄墨韵・师道匠心”王庆其教授中医药文化书法展及“翰墨与岐黄”圆桌论坛。以墨香浸润医道,以对话激发传承,邀请师生、专家和校友共赴一场“致敬师者、共话岐黄”的文化盛宴。展览集中呈现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庆其创作的五十余幅书法作品,涵盖“灵兰余韵、医理哲思、杏林散墨”三大板块,作品以书法艺术诠释中医药文化精髓,体现了医道与书道的有机融合。王庆其教授在展览前言中写道,医道、书道皆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书法与岐黄之道一脉相通。自古书家通晓医道者不胜枚举,王献之『鸭头丸帖』、张旭『肚痛帖』、苏东坡『覆盆子帖』、黄庭坚『方药墨迹』等,均是书法艺术中的瑰宝,实际记录的是医家的处方和脉案。开幕式上,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曹锡康强调,本次展览以书法为媒,将中医药文化与艺术创作相融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更是对师道精神的深情礼赞。希望老师们能以王庆其教授为榜样,不断钻研业务、精进医术,涵养师德、传承文化,做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大医精诚”精神的践行者。所谓“书者,心之迹也”,在作品解读环节,王庆其教
-
10
2025.09
优秀校友与“青椒”面对面 共话成长之路上的师道传承
9月10日,我校庆祝教师节系列活动之第55期“岐黄论道·杏林有约”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中心辅楼201会议室举行。本期活动以“从母校启程·向岐黄深耕——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特邀三位获得“青年岐黄学者”称号的优秀校友重返母校,与昔日恩师同台话成长、叙师恩、论创新。校党委书记曹锡康、副校长舒静,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及百余名师生代表共同聆听这场跨越三十年的“杏林接力”。活动伊始,曹锡康为三位校友颁发“阳光导师”聘书,舒静送上以非遗剪纸精心定制的“岐黄论道”纪念相框——薄纸方寸,镌刻“薪火相传、榜样领航”八字,寓意母校对游子最殷切的嘱托。三位校友依次登台,用科研、临床与教学中的鲜活故事,诠释“教育家精神”如何照亮自己的岐黄之路。李福伦:从“屡战屡败”到“特聘教授”“24岁第一次协助导师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连败三次;29岁第一次申报自己的国自然基金,又败。”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福伦笑言,正是当年“失败史”让自己学会“板凳甘坐十年冷”。从2002年跟随李斌教授踏入皮肤科,到2021年成为中医皮肤科领域最年轻的教授、博导,他带领团队把夏氏外科“一趟头”绝活与现代分子机制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