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人物新闻

我校系统2人和2个集体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集体)”称号

发布时间:2025.08.27点击:10


为表彰2022-2024年度先进,团结动员全市妇女为开创上海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近日,2022-2024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正式揭晓,我校系统2人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个集体荣获“上海市三八红集体”称号。



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孙学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主任

孙学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上海市东方英才领军人才,上海市卫生健康领军人才,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

她传承曙光医院肝病科“补肾法”论治慢性肝病的学术思想,围绕中医药阻断慢性肝病“炎症-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进程开展临床及机制研究,形成了理法方药完备的阻断慢性肝病进程的中医药论治肝病体系。针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脾虚湿盛、痰瘀互结”的基本病机,创制“消脂方”,经临床研究证实可改善肝脏脂肪沉积;创立以“补肾健脾、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为主要治法的肝积方治疗原发性肝癌,可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病死率和术后复发率。开展中医药复方治疗慢性肝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证实消脂方通过促进脂质代谢改善脂肪肝;肝积方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发挥抗肝癌效应;阐明伤寒论经典名方芍药甘草汤抗炎保肝、茵陈五苓散改善胆汁淤积的疗效机制。

她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篇;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级奖项11项;获授权专利12项,转化2项;执笔编写指南1部;参与编写指南3部,带领学科在2021-2023年蝉联全国中医肝胆病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第一名。



杨 莉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
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

杨莉,生药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中药学重点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学术任职。

她聚焦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重大需求,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在阐明中药效应物质及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先进的质量评价体系,并将基础研究成果高效转化应用于中药质量标准,特别是在珍稀名贵药材、“有毒”中药的科学质量标准制订、复方中药国际化注册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为促进中医药产业提升,增强中医药国际话语权作出积极贡献。以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PNASActa Pharm Sin B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研究制定ISO/TC 249国际标准5项,国家中药标准7项,行业、地方标准等20余项;获发明专利授权20件(2项技术转让)。作为主要完成人,研究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先后获批国家中管局青年岐黄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浦东新区“明珠计划”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及荣誉称号。

她深耕产教融合,指导培养4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多数已成长为行业领军人才。教学成果显著:作为主要完成人,荣获教育部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评2024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20212024年度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并荣膺第四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




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儿科

普陀区中心医院儿科为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综合科室,全年24小时开放门急诊,年诊疗6万人次,现有床位20张,年出院病人约1000人次。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8人,其中女性职工占比96.43%。近年来,儿科先后获得上海市卫健委薄弱专科项目建设支持,承担多项区科委及院级科研课题,并负责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研究生、进修医师的临床带教任务。在教学方面表现突出,曾获上海中医药大学英语教学查房竞赛“最佳影片奖”、成都中医药大学“标杆教研室”称号,并多次被评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普陀临床医学院优秀教研室。

科室坚持中西医结合特色,积极开发“止咳贴”“退热足浴包”等中药外治法,广受患儿家长好评。2024年,儿科以急诊综合大楼新诊区建设为契机,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实现门诊-急诊-病房一体化布局,引入“儿科一体化交互就医模式”,大幅提升服务体验。尤其在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期,面对就诊量激增的情况,儿科团队主动加班加点,通过中午连续接诊、晚间延长服务等方式,全力保障重症患儿得到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儿科团队二十年来持续开展关爱弃婴救治工作,已帮助数百名弃婴;在病区内组织“小手拉大手,心手相连”等人文关怀活动,缓解患儿住院期间的紧张情绪;积极走进校园开展“健康校园行”等科普宣传,不断延伸医疗服务的温度与深度。

儿科医护班组是一个团结奋进、充满温暖的巾帼集体。她们始终秉持医者初心,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与服务能级,用心用情守护每一位儿童的健康成长。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开展恶性肿瘤防治工作10余年,目前拥有病床45张。科室内现有医生9名,其中女性占比78%。设立中医肿瘤门诊、中医肿瘤MDT门诊、肺结节、肺癌、肿瘤微创治疗专科门诊、肿瘤外治门诊、疼痛门诊等多个中医特色的亚专科门诊。在病房设立有中医综合治疗区,为肿瘤科的中医特色及综合治疗提供了保障,凸显专科治疗优势。

科室开展中西医综合治疗模式。包括各系统恶性肿瘤的手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的辅助化疗、靶向、免疫治疗以及晚期肿瘤的姑息性治疗等联合中医中药治疗。中医特色疗法包含药物及非药物治疗,中药汤剂、敷贴、熏洗、涂擦、坐浴、灌肠,针刺,艾灸,耳穴,推拿以及中医定向透药、微波治疗等各类辅助治疗手段减轻西医治疗副反应,提高放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完成率,使患者有更好的生存质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开展局部微创治疗,改善局部控制率,保护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延长生存期。科室在长期的临床及科研实践中,证实扶正治癌中医药在降低肿瘤复发转移、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以及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治疗毒副反应、降低晚期恶性肿瘤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成效。

肿瘤科为上海市中医重点肿瘤专科培育科室,虹口区中医肿瘤优势专科科室,上海市卫健委认证的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营养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建立虹口区钟薏名中医工作室及设立贾英杰全国名中医工作室站点。2024年,科室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和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肿瘤科团队由一群充满活力、专业技能过硬的青年医护人员组成。他们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在肿瘤防治和患者护理中发挥青年模范的作用。团队抗癌志愿者服务曾获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务社工及志愿者服务基地联盟优秀项目。

未来肿瘤科团队将更加注重防治肿瘤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形成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诊疗模式,提高患者治疗响应率及带瘤共存生活质量。

(校工会、妇委会、各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