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组会开在“机器人谷”,中医学院探索育人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9.26点击:10
将研究生的学科组组会,从传统课堂直接搬进前沿科技产业高地——张江机器人谷,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近日,中医学院“智创知行”学科组师生一行,赴张江机器人谷及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上海),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示范组会”。此次活动是中医学院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构建“跨界协同育人共同体”,在“研究生学科组育人”项目建设框架下的一次创新实践,旨在探索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新范式。
在张江机器人谷及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上海),师生们在专业人员引导下,沉浸式参观医疗机器人、脑机接口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等前沿研发成果,了解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和典型应用场景,直观感受科技发展为传统中医药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随后的座谈会上,产业界专家带来了深度分享。市场体系总监杨正叶以“人形机器人产业体系与未来发展”为主题,系统梳理了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布局现状,剖析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战略机遇。高级工程师周明玉作“机器人产业联盟与资本助力创新生态”主题报告,阐述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的建设路径及其战略意义。
交流环节气氛热烈,师生们聚焦“中医脉诊与舌诊技术的智能化提升路径”“机器人技术的成果转化机制”等议题踊跃提问。两位专家从技术可行性、行业标准、应用场景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多个维度给予详尽解答。此次走访是中医学院探索跨学科融合、推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举措,学院党委副书记陆佩丽鼓励师生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思考中医药与前沿科技的结合点,为中医药学科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为固化此次研学成果,活动现场还举行了聘书颁发仪式,正式邀请行业专家加入中医学院“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持续智力支持,构筑稳固的协同育人桥梁。
学院党委委员、“智创知行”学科组组长何建成总结并表示,学科组师生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切实将其转化为推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强大动力;在坚守中医思维本色的同时,积极吸收现代科技与先进理念,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多学科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常态化交流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此次将组会开在机器人谷的研学活动,是中医学院在研究生教育中强化跨界协同、推动学科融合的生动缩影。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积极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协同育人平台,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注入新动能。(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