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教学新闻

我校5门课程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

发布时间:2021.12.23点击:845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于今年10月组织开展2021年度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工作并于近日公布认定结果。我校基础医学院《方剂学》、针灸推拿学院《中医工程实践》、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国医学史》、护理学院《护理伦理学》、教学实验中心《中药饮片识别与应用虚拟仿真实训》5门课程入选。

基础医学院郭晶磊副教授为该课程负责人

《方剂学》是中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和核心课程。中医方剂中的药物配伍是中医临床疗效之精髓。课程负责人郭晶磊带领课程团队,改革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学生学习更具有主观能动性。线上教学既生动形象又突出重点,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线下教学通过课堂面授、小组学习、翻转课堂和课后指导等内容设计,充分兼顾学生的自觉性和互动性,从而实现了有形课堂与无形课堂的深度延展。课程以“方名文化”为切入点,通过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的有效补充,使得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深度落实。

针灸推拿学院杨华元教授为该课程负责人

《中医工程实践》课程紧扣国家教育部产教融合的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模式和实践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开展社会实践课程建设,凸显“早实践、多实践”的序贯式实践课程体系特色,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推进校企合作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至今,通过课程改革,已从单一的实验室实践模块,有机融入企业实践、医院实践及大学生科创活动等实践模块,丰富了课程内容,积极推动新工科、新医科建设。学生走进企业和医院,将理论学习与职业标准相对接,了解中医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获得医疗器械注册和生产许可等程序和销售的全过程,理论联系实际,了解最新动态以及临床所需,为科创和后续的学习掌握方向。科创模块通过推进科教融合,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科技人文研究院陈丽云教授为该课程负责人

《中国医学史》课程经过多年建设,逐步形成以《中国医学史》必修课为核心,系列选修课和通识课为支撑的《医学史》课程体系。课程针对不同本科专业开设《中国医学史》《中医方药学史》《海派中医学术流派》等,有侧重性地针对不同学生介绍医学发展的历程。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解和PBLTBL等教学方法为主,结合观看医史相关影片和参观医史博物馆,开展实践性教学。避免教师课堂一言堂,加强课堂师生、生生互动。课程坚持把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融合,把“文化育人”的思想深入到教学中。注重介绍历朝历代名医医风、医德的案例的同时,把党关于中医药政策内容融入到近现代医史中以坚定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医者仁心、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为最终目标。

护理学院吴彩琴副教授为该课程负责人

《护理伦理学》在线课程自2018年向公众免费完全开放以来,已有超过2600万的浏览量,选课人数近4万余人,覆盖864所单位,作为学银在线示范教学包,目前已被116所高校参考独立SPOC使用。课程由护理学、医学伦理学和临床护理教师共同承担,组成了跨学科、跨学院和跨临床的多学科综合“互补融合”教学团队,采用“夯实理论-注重实践-评价反思”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参与、线下临床实践、课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知识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学生内心向善知行合一的思想原动力,完善和提升学生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格局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学实验中心李俊松高级实验师、金旻逸实验师为该课程负责人

《中药饮片识别与应用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结合中药房实体教学资源,以“本草阁智能学堂”教学软件为载体,设计“饮片识别”“中药调剂”“方剂解析”“临方炮制”“综合考试”五个实训模块,帮助学生在仿真情境中,掌握中药饮片的性状特征、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中药调剂“审方”“配方”“复核”“发药”等基本技能;同时,熟悉中药房规章制度、工作程序、操作方法,强化岗前培训。弥补中药调剂实习过程中部分环节的缺失,及学生较少接触毒性及名贵中药饮片的不足;课程在角色模拟,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培养中医药学生的专业素养。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