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杏林动态

杏林动态

我校系统2项成果获得2021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

发布时间:2021.12.07点击:541


127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2021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以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

华夏医学科技奖是经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国医促会设立和主办的全国性医学奖项,奖励在医疗和保健科技领域中推动自主创新、科技研究、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本年度我校系统2项成果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

我校附属龙华医院张惠勇领衔的成果《中西医联合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多维实践及全国推广应用》荣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路建饶领衔的成果《慢性肾脏病进展关键致病机理及系列方药的创立和应用》荣获三等奖。


获奖项目介绍

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获奖项目

项目名称:中西医联合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多维实践及全国推广应用

项目完成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精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完成人:张惠勇、鹿振辉、肖和平、范琳、张彤、姜昕、张少言、马子风、张顺先、王兆龙

项目简介:

该成果属中医药防治肺结核领域。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等支持下,全国中西医领域多学科团队协同创新,提高耐药肺结核病防治水平,取得4项科技创新:

1.60年前团队率先提出“阴虚瘀热”是肺结核基本病理要素,“滋阴降火、行瘀杀虫”的基本治则,近10年完成全国多中心、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深入揭示耐多药肺结核(MDR-TB)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病理基础,明确我国MDR-TB患者临床特征及药敏情况:全国多中心完成千余例MDR-TB流调及证候分布规律研究,以复合证候多见,具有虚实夹杂、多脏腑病变特点,与肺部病灶范围、空洞等具有明显相关性。

2.我国首次中医单位牵头联合全国主要西医结核病单位,先后完成多个高质量临床研究,集成优化形成耐药性肺结核有效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证实明显提高MDR-TB临床治愈率,兼具多靶点复合优势,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应用:全国17省市25家三级结核病定点医院开展长达10年针对中医药治疗难治性/耐药肺结核临床研究,12-24个月全疗程治疗MDR-TB 1500多例、纤维空洞型肺结核500余例、复治肺结核300多例,其中MDR-TB国际标准抗结核方案加载抗痨2号中药复方治愈率提高15.8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兼具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继发疾病发生等复合优势。

3.首次联合构建肺结核中药新药研究平台,产学研相结合开展肺结核中药新药创新性研究:按照创新中药要求,集成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方法,富集药材中目标成分,提高芩部丹片制剂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建立蔓生百部的TLC鉴别方法,分离了纯度大于98%的原百部碱,取得中药六类新药芩部丹片临床研究批件及专利,获得国家重大创制新药项目支持,开展芩部丹片治疗复治肺结核的全国中心RCT研究,开展上市新药肺泰胶囊等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4.建立我国肺结核病例数预测模型,推动构建中药复方作用机制实验研究平台,联合开展抗痨中药复方免疫微生物复合调控机制研究:建立了我国肺结核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预测模型,并对全国肺结核月报告患者例数进行预测效果研究,为我国肺结核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开展芩部丹、抗痨1号、抗痨2号等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抑/杀结核分枝杆菌、减轻肺脏炎性损伤等复合效应。证实抗痨2号、黄芩苷等核心单体组分能通过调节TLR2表达及PI3K/Akt/NF-κB通路调控固有免疫清除结核分枝杆菌。

项目有力推动了我国中医药结核病学科发展,逐步改变了我国中医结核病超级薄弱的学科状况和专业认知。发表相关论文75篇,其中15篇代表性论文他引163次,专著7部,专利1项,新药1项,转化1项,国标2项,国家级及省部课题7项。研究成果在全国推广,带动5个省级结核病定点医院开设中医结核科。先后于2017年、2020年牵头成立首个中医/中西医全国性学术组织——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结核病专科分会中医学组及中国防痨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分会。开创性的推动了我国中西医联合治疗耐药结核病临床及科研工作,为全国中医药结核病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学科发展基础。


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获奖项目

项目名称:慢性肾脏病进展关键致病机理及系列方药的创立和应用

项目完成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项目完成人:路建饶、陈杰、廖琳、胡静、张传富、刘文瑞、郭玥、段连香

项目简介:

1.理论研究: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为10.8%。肾纤维化(RF)是CKD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必经途径和主要病理学基础。中医认为肾纤维化是肾内微型癥积的形成,正气虚弱和血瘀是肾内微癥积的主要病机,正虚和瘀血互为因果,共同推动了肾脏微癥积的不断进展。CKD系“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肾亏虚”,标实为“湿浊瘀毒”阻滞。提出益肾健脾治本和清利活血泄浊去标之法。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内服外用治法,为CKD中医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结合名老中医经验,创制了化止利方、益肾清利活血方、糖肾方、肾衰系列方、以及外治的肾衰膏、升压方、降酐合剂灌肠方等院内协定方,创建了全程干预CKD的中医药内服外治一体化诊疗方案,有效改善了CKD的临床症候和抑制病情发展。

2.临床研究:基于CKD患者的发病原因和不同阶段,根据CKD中医药内服外治一体化诊疗方案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2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为期4.0±1.2年的回顾性研究表明益肾清利活血方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患者的24h蛋白定量,总有效率为90.5%,优于对照组的80.0%。120例以单纯性血尿为主要表现的隐匿性肾炎为期6周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化止利方较对照组改善血尿的总有效率为85%,优于对照组67.5%150 例糖尿病肾病(DNIV期为期8个月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益肾泄浊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症候,延缓肾功能衰竭,总有效率分别为75.7%,高于对照组60.6%100CKD3-5期非透析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内服肾衰方联合肾衰膏脐疗以及降酐合剂灌肠的中医内服外治综合方案的总有效率 91.1% ,优于对照组的74.5%,证实该方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肾功能,并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60例血透患者为期6个月的研究表明2/周的血透患者,辅以肾衰系列方内服外治方案,在治疗后的36个月时残肾功能明显优于单纯3/周的血透患者,且在透析充分性上相当。84例血透相关性低血压患者为期3个月的研究表明中药脐疗组透析中及透析后低血压发生率、西医常规措施干预次数、提前中断血透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3.实验研究:明确CXCL6趋化因子在DN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阐明肾衰基础方二黄颗粒通过抑制CXCL6/JAK/STST3信号通路来改善糖尿病肾病纤维化。通过建立大鼠5/6肾切除模型,证实肾衰方可以改善光镜下肾脏病理结构,调控炎症因子表达,降低氧化应激损伤。通过链脲佐菌素的DN大鼠模型,证实糖肾方能够改善肾小球病理损伤,减少PVT1的基因和足细胞Desmin蛋白的表达以及TGF-β1PAI-1的水平,减少ECM堆积。黄连素中的小檗碱通过下调sphk1的表达水平,能显著抑制H/R诱导的HK-2细胞凋亡。WISP3通过WNT信号通路在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抗纤维化作用。

4.推广应用:该研究先后获得国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等15项基金的资助,发表论文46篇,SCI收录10篇,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型专利4项,出版专著4部,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8次,该项研究已在上海及全国部分医院推广应用。

(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