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新资源与品质评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上海市复方中药重点实验室联合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
发布时间:2025.10.19点击:10
10月14日下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新资源与品质评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上海市复方中药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联合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校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凯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宋保亮等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副校长舒静出席,中药研究所领导班子、学术骨干参会,会议由校科学技术处处长吴美平主持。
舒静在致辞中指出,要认真汲取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和宝贵建议,提升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能级,进一步加强我校中药学学科建设水平。
陈凯先院士主持学术委员会会议。
实验室主任王峥涛代表三个实验室对年度建设工作和发展规划进行汇报。重点实验室在本年度整合中药功效成分挖掘、靶标发现等关键技术力量,联合贵州医科大学、山东大学,推动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成功召开首届学术委员会会议。一年来,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专项1项、国家药典委标准立项3项;发表科研论文89篇,其中SCI收录64篇,影响因子10以上15篇;制订、修订国家标准9项,制订发布ISO国际标准1项,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学术委员会委员们围绕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进行深入讨论,张伯礼院士在肯定实验室成绩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参与国家重大项目、注重复方研究、完善多方协调机制三点建议。陈凯先院士指出,实验室需进一步加强服务于国家战略,产出满足国家和人民需求的标志性成果。宋保亮院士、陈忠教授、王喜军教授、黎胜红教授等分别就实验室研究方向优化、标准化建设、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出建议。丁侃教授建议加强大分子和小分子研究,推进中药新药研发,特别要重视复方中药的研究与开发。彭代银教授、陈红专教授、孔令义教授、叶文才教授、张重义教授、徐强教授、孔令东教授、陈道峰教授、季申教授、李川研究员等,分别从中药资源与品质调控、中药质量标准、复方中药作用机制、药品监管等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委员们对实验室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就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能级等方面形成共识。委员们一致认为,三个重点实验室在科研产出、团队建设和协同创新等方面成效显著,建议下一步继续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多部门、多学科协作,推动研究资源共享与成果转化,为中药学学科发展和中医药事业进步注入新动能。
本次会议总结了实验室的建设经验,明确了发展方向,进一步凝聚了学术共识,对我校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推动学校中药学"双一流"学科建设、服务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技术处、中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