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我校中西医结合学院研究团队揭示肠道菌Megasphaera促进结直肠癌炎癌转化的机制

发布时间:2025.08.20点击:11

近日,我校中西医结合学院赵玲研究员、国海东研究员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延磊主任团队合作,在国际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题为“Megasphaera Elesdenii Dysregulates Colon Epithelial Homeostasis, Aggravates Colitis-Associated Tumorigenesis”的研究成果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常见的癌症,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肠道微生态、慢性炎症等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慢性炎症是导致“炎癌转化”的病理基础。

团队首先从已发表的多组临床队列中发现肠道菌属Megasphaera在炎症性肠病(IBD)及结直肠癌(CRC)中明显富集。随后,通过Megasphaera elsdenii (M. elsdenii)单菌定植实验发现M. elsdenii能够重塑小鼠结肠黏膜固有层免疫细胞群,诱导树突状细胞(DC)成熟,并促进促炎性Th1Th17细胞分化,加重结肠炎性反应。在机制上,M. elsdenii通过LPS/TLR4/IRF4通路诱导DC细胞成熟。进一步在AOM/DSS炎性肠癌发生模型中,证实M. elsdenii诱导DC细胞成熟,促进Th1Th17细胞分化,进而加重炎性肠癌肿瘤负荷,并且在Tlr4-/-小鼠中证明这种促癌机制依赖于TLR4介导。最后,依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直肠癌人群队列,团队发现肠道菌属Megasphaera尤其在早发型结直肠癌(年龄<50岁)富集更为明显。通过采用高表达M. elsdenii结直肠癌患者粪菌移植,证实M. elsdenii丰度高的肠癌患者粪菌移植加重AOM/DSS小鼠肿瘤负荷及病理改变,进一步验证了M. elsdenii通过加重肠黏膜免疫炎性反应促进炎性结直肠癌发生。

值得关注的是,团队前期在湿热证型大肠癌中同样发现了肠道菌属Megasphaera的显著富集,有望作为区分不同证型大肠癌的标志物。

我校中西医结合学院助理研究员侯新新、副研究员张兆洲、附属市中医医院陈皖晴医生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金铭医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西医结合学院赵玲研究员、国海东研究员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延磊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我校为论文的第一及通讯单位。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启明星计划及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项目的支持。科技处、中西医结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