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我校系统7人获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第二十届“银蛇奖”

发布时间:2025.08.12点击:10


810日下午,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第二十届“银蛇奖”颁奖典礼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演播厅举行。我校附属龙华医院徐汉辰荣获等奖,徐汉辰导师、我校校长季光荣获特别荣誉奖,附属曙光医院陈佳美、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吴佳佳荣获等奖,附属曙光医院张兴附属普陀医院蒋元烨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董健及附属市中医医院殷萱荣获提名奖。

银蛇奖”自1989年设立以来,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奖励40周岁以下的杰出青年医务工作者。它不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上海医学人才的孵化器、科技创新的转化引擎和反哺社会的温暖链接,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亚洲医学中心城市持续注入动能。

徐汉辰,男,19887月出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研究员,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所长、附属龙华医院研究员。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一等奖获得者,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托举人才、上海中医药大学荣誉体系特聘教授,入选2022年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获202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科技创新奖。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委会 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 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师从全国首届岐黄学者季光教授,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应用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近年来聚焦病证结合防治结直肠炎癌转化策略及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3篇纳入“高被引”。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24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技三等奖,并作为团队成员于2019年获得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及202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上海市科研项目8项,授权专利2项。

季光,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徐汉辰的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陈佳美,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肝胆病学)后备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托举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上海市扬帆计划获得者。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肝硬化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初步形成了“疾病不同病期病理诊疗与中医证候病机辨识融合”的肝硬化分期治疗策略,为推进病证结合分期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应用发展作出了贡献。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Redox BiologyTheranostics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8篇,SCI收录22篇(JCR 114篇),封面文章2篇;获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四)、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第四届上海医树奖青年临床科技创新奖等奖项;参与成果转让1项(3000万元);授权发明专利9件;参与制定《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吴佳佳,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主要从事中西医神经康复临床及脑可塑性机制研究。兼任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专委会康复机器人学组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脑机接口与康复专委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委会青年工作组委员。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东方英才(青年项目)。

以第一/共一/共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康复医学专家共识4个。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在脑康复领域创新并优化神经调控策略,显著提高脑损伤功能康复的疗效。积极开展跨学科合作,研发创新神经康复设备,授权1项发明专利和3项外观专利。获2022年度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张兴,中共党员,医学博士,肺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托举人才、上海浦江人才、上海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优秀结业学员、《中华中医药杂志》青年中医药求真学者、上海中医药大学后备卓越中医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课题4项;发表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SCI及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含中科院11篇、JCR Q1 4篇;参与研制院内制剂3项、授权专利5项、成果转化2项。

蒋元烨,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普陀区中心医院教育规培科副科长(主持工作)。先后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上海市卫健委五四青年、普陀区区委首届拔尖人才、上海中医药大学十大医务菁英、后备卓越中医人才、青年杏林学者,普陀区杏林优青等人才。近年来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在内相关市局级以上课题15项,发表论文61篇(SCI15篇,Q18篇),并三次荣获上海中医药科技奖(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二完成人)。

董健,男,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脉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诊疗中心副主任。获“东方英才”-青年项目、“虹口青年工匠”、“结合医学新星”等荣誉称号。以一作/通讯作者在Cellular & Molecular Biology Letter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4篇。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人才项目5项;获授权国际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殷萱,女,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针灸干预慢性疼痛、抑郁、失眠等身心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AMA Network OpenTranslational Psychiatry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4篇,相关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项,先后入选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和上海市卫健委“医苑新星”人才培养计划。(医院管理处、各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