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中医好感悟|数年风雨路,一代中医情
发布时间:2023.09.28点击:392
阅读《中医药行业发展蓝皮书》时,自己与中医结缘数十年来的历历往事不禁在我眼前浮现。梳理自己数十年的中医之路,我觉得大抵可分作三个阶段,所谓渡己、渡人、渡心,也可以说是三种境界,博术、寻心和问道。而这一切,与这些年的经历其实密不可分。
行医的困惑敦促技术专精
2008年的时候,我作为第十一批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队文山分队长,和队友一起赴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开展医疗教育等志愿服务。当时我们探访了不少人迹罕至的地方,看过了太多生活困顿、无钱治病、因病致贫的案例,也见过了太多普通百姓对医护及教师的感谢和发自内心的尊敬。那时候,就觉得自己当年学医的时候辅修了针推学还是对的,唯一遗憾就是没有双修中药学,要不然,身边的草药信手拈来,那就更好了。所以,为了解决更多病患的问题,就想方设法学习更多的内容,似乎将自己变得博闻广识就能够包治百病了。可惜,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时候再去想古人说的那句话,“学医三年,觉天下无不治之病;行医三年,觉天下无治病之药”还真是别有滋味。
不过,当沉心于自己专业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有很多问题是需要去发现去解决。但独自求索的过程是寂寞的,长时间的积累是枯燥的。于是偶尔研究了临床教学后,发现教学相长有助于反思,激发动力,从而提高自己。而与病患的交流,同样也能够帮助自己去寻找薄弱环节,不断提高自己的临证诊疗的思辨能力。能够认认真真看好一个病,对于专科医师而言,其实还是挺重要的。我的导师朱生樑教授就是慧眼独具地选择了胃食管反流病作为主攻方向,精耕细作近三十年,使其成为专科优势病种,以点带面地促进了整个消化科不断向发展。
图1:海派中医丁氏内科流派陈存仁学术思想研究基地聘任
陈存仁嫡子陈树桐先生及丁甘仁先生嫡孙丁一谔为顾问
流派的传承启发寻找初心
朱生樑教授作为丁氏内科流派陈存仁一脉传人的脉络清晰。2015年,由其负责的海派中医丁氏内科流派陈存仁学术思想研究基地在岳阳医院消化内科正式挂牌成立。中医流派传承工作的开展,给作为基地行政秘书的我展现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民国是近代中国史上大师辈出的年代,医界也是群星璀璨,思想活跃,百家争鸣。而海派中医更是别树一帜,独领风骚,当年上海创造了中医界的无数个“第一”,成为全国新的中医学术中心。陈存仁先生,就是其中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位。作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海派中医的代表,既没有家学渊源,也没有家族背景,却能以一己之力,由贫寒少年跻身于上海名医之林,其成长历程自然是可圈可点,有人称之为传奇。但他和他的老师们一样,都有一颗济世为怀的心,无论是免费给穷苦人施诊赠药,还是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做慈善,或是科普宣传中医文化,无不体现着那代中医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担当。细细品味,你还能从其中发现很多可以借鉴并指导当下开展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沉浮于中医流派尤其是民国时期中医文化的浪潮中。先后撰写发表《<膏方浅识>初探》、《陈存仁早期(1949年前)医事活动初考》、《陈存仁先生传承谱系初考》和《陈存仁健康教育思想初探》等多篇流派相关研究论文,得到了导师的认可与同道的肯定。
为什么学医?有时候我不禁问自己。是机缘巧合的误会,还是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壮志,或是做不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却也能内外妇儿兼修,针推康通晓,右手开方,左手抓药,好像很酷的模样?就像我经常和申请入党的同志交流询问的那样,动机是什么,最本质的初心是什么?陈存仁先生说要破除中医神秘的面纱,就创办了国内第一份医药卫生常识方面的报刊《康健报》,将医学常识文字用极通俗的笔调写出来,内容丰富而有趣味,并在移居香港后在当地报刊开辟专栏《津津有味谭》撰文科普中医食疗文化长达17年之久,至今影响深远。
图2:援鄂抗疫结束后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岳阳队部分队员在欢庆仪式上相聚
连续的抗疫激励叩问医道
然而很多时候,很多问题由不得你思考太多;正如当下流行的一句话,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来,想到了去做就对了。还记得当年在复旦求学的时候,经常会看到镌刻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校训的石头,但那时我们还会反过来读,觉得也很有道理。如今想来,似乎过去的学习与成长,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派上用场。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至今还没有平息。那时候能够作为上海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赴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展医疗援助工作,其实是很幸运的。尽管对于新冠病毒充满了未知,但是整座城市、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众志成城,又有什么不能够克服呢?而提前感受了一下共产主义社会的氛围,让自己的心境也平和了许多。以致于后来去援助上海公卫、参加大上海保卫战、带队援琼医疗队驻守三亚市第四方舱医院,都感觉像是燎原的星火,将伟大的抗疫精神薪火相传。同时也强烈地意识到,文化开智,科普兴民;而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对于国民更是重要。
图3:岳阳医院第二批上海援琼医疗队部分队员
在三亚市第四方舱岳阳关舱仪式上接受当地的锦旗
于是,在2020年5月赴浙江省义乌市中医医院推进消化内科大学科同质化管理时,才会殚精竭虑规划蓝图,逐步推进,助力长三角医疗共同体发展;积极参加各类科普宣教活动、敬老活动,努力培植中医文化的土壤。当年陈存仁和他的师长、同学和后辈们,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从而将其作为毕生的事业?医学其实并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用来保障人民健康、维持人类繁衍生息的法门。
图4:上海岳阳医院海派中医膏方团队赴义乌分院为当地提供膏方诊疗服务
图5:深入社区为老年人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养生保健及定期开展医学检查的知识
数十年的时间,看起来很长,但眨眼间就过去了。不过,在这些年里,我见证了中医药的复苏,亲历了时代的发展与变革,不断坚定自己的信念,追逐自己的目标,不断践行中医人的初心使命。
所阅读的作品名称:中医药行业发展蓝皮书.2022年
作者:邓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