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中医好感悟|读懂自己
发布时间:2023.09.28点击:146
最近看了一本书,它给了我诸多启发,让我对中医有了进一步生趣!当我们静下心来,聆听着柔和音乐时,我们或许在思考着自己、身体及心灵,寻找着自我。每一个人都想拥有健康的自己,去完成短暂人生的使命。
健康是什么?按照《内经》的说法,我们的生命至少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形,一个是神,形神兼具才是生命的良好状态。书中讲到,要想健康,就要防止三个漏,外面的“漏”就是起居有常。中间的“漏”就是要饮食有节,而最大的“漏”就是内在的漏——情绪。如今,我们每天都在忙碌着,奋斗着,或许三个“漏”都是无法做到的,但是,我们可以尽力去做到,不是吗?如果身体很疲乏不舒服了,那就停下来歇会儿,不要再折腾、乱来。 “不知持满”,一杯水不洒出来,就要想到不去折腾,不晃荡。老天尊重身体,赐给我们的身体,拥有无限的可能。
整体观念很重要的一个内涵就是天人一体观,人要与天地相适应,相合一。起居有常,用《周易•系辞上》的话来说就是“动静有常,刚柔断矣”。起居有常,就是一动一静,动是消耗,静是修复,现状大多人都有睡不好的困苦,因为各种各样的条件导致起居无常。身体的深度修复都在深睡眠中进行的,比如免疫系统、造血系统等器官的修复,中医讲的骨髓、精、气血等,都需要在这样的特定条件下才能很好地发生。接下来就是秋季了,我们应做到早睡早起。饮食有节,在当今社会不是要多吃什么,而是少吃什么。为什么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吃出来的疾病日益增多,尤其是肠癌。前几年做胃肠镜在一间小房间里做,如今的内镜室都包揽一层楼,简直不敢相信。研究发现,少吃重口味食物,吃一些发酵类及粗纤维食物,如酸奶、玉米、糙米、芹菜等清淡饮食,做到细嚼慢咽对身体有益。再如近几年甲状腺疾病也不容小觑,归根结底还是没稳住情绪。“恬淡虚无”是针对自内而来地这个因素。“心者,生之本”,生命地主宰是心,是神,心与神喜静,正所谓:“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运用中医辩证法,可以了解到当内因发生了量变那就会影响到外因质变,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命状态。
在肿瘤科工作的我,每天都在临床一线奔波,虽然辛苦,但是感觉和患者在一起,听说着他们的故事,还是很幸福的,时而微笑,时而悲伤,仿佛中医情志里的怒、喜、思、悲、恐都显得淋漓尽致。可能在旁人看来幸福有点虚伪,夸张,实则真是自己感受表达。病房里,好多叔叔阿姨们,当他们忙了几十年的工作,突然一下子闲下来,生活没有计划的时候;当他们已经过了事业的巅峰期,没办法和年轻人拼体力,从而不得不服老的时候;当他们因为激素水不稳定的时候,从而导致疾病的时候,生活该何去何从……,我不断从这本书《做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中的健康知识:把握好起居有常,做到饮食有节,控制情绪曲度等。让患者领略到生活的意义,不要惧怕死亡,有时选择如何老去,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境界、生命智慧。也许此刻的我,感悟到读书真正的意义,学习为了什么?把读到的东西归到自己的心身,进而转化成另外一种感知,感化患者,让患病的人趋于健康。
万物之所以让我们感到疲倦,是因为我们总是想拥有它们,而我们和它们只不过天地间存在的两种形态而已,正如苏轼言:物之所以能累人者,以吾有之也。吾与物俱不得已而受形于天地之间,七孰能有之?所以,我们要读懂自己,尊重身体!
所阅读的作品名称:做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作者:闵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