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上观新闻:太极拳列入新冠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被老外叫作“动药”却还得学学瑜伽

发布时间:2022.12.19点击:152

难道,太极拳就像广场舞,一定免费才行?

 “花钱学(别人的)瑜伽,理所当然?花钱学(自己的)太极,岂有此理?” 作为武术八段、武术国家级裁判,北京师范大学吕韶钧教授一针见血,直指对于太极与瑜伽不同的市场心态。难道,太极拳就像广场舞,一定免费才行?

事实上,太极拳刚刚被列入《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在这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日前发布的方案中,它属于“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排在功法锻炼之首。不过,2022长三角武医养融合上海创新发展论坛上,在各路 “武医养”专家看来,太极确实还得学学瑜伽的推广模式。

太极拳作为中华传统武术的代表,被老外称为“动药(medicine in motion)”,也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最初,防跌倒使美国人认识了太极拳。吕韶钧教授认为,早在1996年,一项研究就表明练习太极后老年人摔倒的危险下降了47%,美国医生斯蒂芬·沃尔夫由此将太极拳应用在临床,预防老年跌倒,掀起了国外太极与健康的研究热潮。

此后,美国医疗团队开始尝试用太极拳做心脏运动康复,并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发表他们的成果称: 包括3个月干预、3个月维持在内,通过6个月的太极心脏康复,病人们提高了他们的日常运动量,减少了体重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安全可行,坚持参加率高达90%。吕韶钧发现,哈佛医学院甚至也专门出了《太极指南》手册。

值得注意的是,在太极诞生的国度,瑜伽似乎比太极更潮更火。吕韶钧在线援引的数据显示,我国瑜伽锻炼人数规模保持着稳定增长,5年前就突破千万人,瑜伽行业市场规模已超400亿元。而事实上,在“大健康”“大体育”“大卫生”概念和背景下,中国太极是极好的三位一体结合点。上中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蓉表示,武术、医学、康养的融合是顺应“健康中国”战略的新道路,也是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交错互融。

三者中,“武”是传统武术功法、现代体育运动;“医”是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养”是养生保健、养老延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李其忠教授眼中,武医养融合是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大健康概念,也是一种老龄化社会尤其应该倡导的关爱护养老人的理想模式。“这一理念模式与中医养生概念不谋而合。”

加入论坛研讨的专家认为,将武术运动系统、医疗卫生系统及康养产业等领域进行全面而深度的互通与交融,进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康复,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生态系统与健康促进服务模式。当天,一批上海“长三角武医养融合”实践基地在上海师大授牌,以发挥武术在治未病、运动康复和健康养生等方面特殊作用。位于崇明的精武戴迪武医养融合基地就以传统搏击武术为依托,通过开展武术、功法及攻防技巧等培训,弘扬健康养生理念,推动全民健身。

从太极拳到五禽戏,中国传统功法也应数字化转型、市场化运作。比如,位于青浦区林家村的“薄荷香文苑”,针对性地融阅读、中医药、五禽戏、艺术、影视、绿色生态农产品等元素于一体,倡导绿色健康生活理念,推动新农村人文与经济融合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张钧教授认为,武医养融合产业发展的机遇在于,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的武医养融合产业,即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检测、分析、评价、武术干预等,促进老年人功能的维持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也不局限于老年人群。

主办方之一上海市武术协会会长俞凯丰透露,未来协会将致力于探究武医养主动适应健康中国建设,打造实施武医养融合“3+3”创新发展模式,即“武术、医疗、养生养老”+“武医养论坛、武医养基地建设、武医养推广交流”的模式,丰富武医养发展内涵,促进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助力国家大健康发展战略。

本文发布于《解放日报》客户端·上观新闻,20221219日,记者: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