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研究所

中医肿瘤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2.11.24点击:902

【概况】

恶性肿瘤是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现代医学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上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是现代医学对众多的晚期、复发转移、或耐药病例的治疗仍然收效甚微。中医学是我国的瑰宝,在防治肿瘤复发转移、降低现代医学治疗的不良反应、提高肿瘤的药物敏感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和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促进中医药抗肿瘤的基础与转化研究,我校于2002年成立了中医肿瘤研究所,并与龙华医院中医肿瘤学科按照“科所共建”的模式稳步发展。研究所的荣誉所长为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首任所长为徐振晔教授,继任所长为许玲教授,现任所长为贾立军研究员。

在“科所共建”模式的引领下,研究所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进步。2003年成为上海市中医肿瘤临床医学中心,2005年成为上海市中医内科(肿瘤)优势学科,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恶性肿瘤),2009年成为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肿瘤学重点学科,2012年成为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恶性肿瘤),2013年成为国家卫计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17年上海地方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单位,2021年成为华东地区区域医疗中心(中医肿瘤)。

研究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4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6人,初级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另外,研究所还拥有一支科研实力雄厚的兼职专家队伍,成员共计51名。研究所拥有国家级人才7名,包括国医大师1名,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名,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1名;省部级人才34名,包括上海市领军人才1名,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1名,上海卫生系统新百人(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3名,中华中医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名,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开发计划1名,上海曙光计划1名,上海市名中医4名,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4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4名,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名,上海市白玉兰人才计划1名,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3名,上海市晨光计划2名,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2名。

基于半个多世纪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探索,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等领域前辈建立了“扶正治癌”学术思想,并成功地研制了“金复康”和“正得康”等扶正类抗癌复方中药,有力地引领与指导了我国的中医药抗癌临床实践发展。研究所本着“传承创新,整合发展”的原则,紧密围绕构建“整合扶正防癌治癌”基础与转化研究体系,传承创新“扶正治癌”学术思想,研究所深入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 固本扶正:扶正治癌理论内涵与临床转化研究; (2) 祛邪扶正:新型促癌信号通路鉴定与药物筛选;(3) 情志扶正:情志失调致癌机理与中医干预策略;(4) 代谢扶正:节食禁食调控身心健康的效应机制。在进一步加强固本扶正和祛邪扶正研究的同时,重点探索情志扶正和代谢扶正相关研究,打造新的学科研究增长点。

研究所在“整合扶正防癌治癌”学术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多层次的理论构建、基础和转化研究工作,并获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共以第一/通讯/参与单位身份发表研究论文440篇,其中包括SCI收录论文184篇。多项创新研究成果已经发表于Cell Metabolism、Gut、Nature Communications、Clinical Cancer Research、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Clinical Cancer Research、JCI Insight等国际权威期刊。此外,我所高度重视科研成果转化,申请发明专利15项,已获批发明专利2项。在科研奖励方面,共计获得奖励11项,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卫生系统第十七届“银蛇奖”二等奖1项等。在科研基金方面,研究所在研项目共14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0项,省部级项目38项,局级项目33项。累计在研经费达7878.56万元。

在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研究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上,研究所近些年来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研究所现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免疫实验室,以免疫学、病理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为主要实验手段。为了充分利用研究所有限的空间资源,满足学科快速发展需要,我们于2017年年初启动了空间布局优化改造工作,成功对研究所空间布局进行了系统改造和全面优化,从而为肿瘤研究所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研究所现按不同的功能分区可划分为:(1)中心实验室;(2)细胞房;(3)流式细胞室;(4)活细胞工作站与激光显微切割室;(4)病理图像室;(5)免疫实验室;(6)蛋白电泳实验室;(7)分子生物学实验室;(8)冰箱室;(9)安全操作室;(10)试剂室;(11)研究生办公区;(12)教职员工办公室区。目前,研究所已建成价值达2000多万元的系列研究平台,可开展恶性肿瘤动物模型构建、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免疫荧光、蛋白印迹、实时荧光定量PCR、癌性疼痛分析等现代医学研究实验。其中,流式细胞分型分选平台可用于精确分析中医药干预对患者和模型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活细胞工作站可实时观察和分析中药对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持续影响。激光显微切割系统可在微观层面对肿瘤组织进行精准切割,是分析肿瘤异质性的重要研究工具。

为增进研究所与国内外各个学术机构之间的常态化交流,在2017-2020年期间,研究所启动了“三年百人”引智计划,于三年内邀请了100名左右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来访我院,以加强学术交流、扩大院校宣传、加强对外合作、提升大学肿瘤学科学术水平、促进高端科研人才培养。迄今,研究所联合临床肿瘤科,共主办或联合主办《龙华医学国际前沿论坛》、《肿瘤基础与转化研究杰青论坛》和《整合肿瘤学高端学术论坛》等学术会议17次,累计邀请两院院士、国家千人和杰青/长江学者等来访交流130余人次,取得了显著的学术交流与宣传合作效果。

研究所不仅积极开展国内外的交流合作,而且致力于打造院校肿瘤学科对外交流和形象展示的平台,积极承接院校接待工作,为推动院校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文明局长一行莅临我所调研,在参观了我所的顶层设计、科研平台建设、在研项目、成果奖励、对外交流情况后,高度肯定了我所的建设成绩,鼓励我所要继续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为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做出积极贡献。此外,为进一步提高研究所在国内外学术领域内的影响力,研究所职工积极参与行业学术组织建设,并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研究所职工担任专业学会主要职务、学术兼职或期刊编委共计59人次。

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研究所将在“整合扶正防癌治癌”学术思想指导下,力争打造一个具有以下四个明显特征的中西医结合前沿研究基地:(1) 中医药抗癌研究的学术高地;(2)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示范单位;(3) 特色鲜明的中医肿瘤研究所;(4) 癌症理论和防治策略发源地。

【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宛平南路725号龙华医院12号楼6楼

电话:021-64385700

E-mail:lhzyzlyj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