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研究所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2.11.24点击:1221

【概况】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为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附设性机构,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是“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的建设团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高原学科建设的重要单元之一,是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承担单位之一,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博士培养点之一。

2009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批准成立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2010至2020年由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文健教授担任所长,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张腾教授担任副所长,主持工作。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专职研究团队2010年起由张腾教授负责组建,以开展自主与可持续医学科学研究为目标,由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生物学等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专职研究人员组成。2020年至今由张腾教授担任所长,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珂研究员担任副所长,陈瑜教授担任临床分子药理实验主任。目前研究所专职科研团队成员9名,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位,硕士研究生导师2位。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以疾病为导向,聚焦重大疑难疾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科学内涵的阐释,致力于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眼底病等复杂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与转化应用研究,以及针刺麻醉临床疗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研究所成立以来,专职研究团队成员负责承担各级各类科研与人才项目6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2项、东方学者2项,东方学者跟踪计划2项、浦江计划2项、曙光计划1项、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百人计划”1项等。

研究所组建专职研究团队的同时,建设并常规运行涵盖组织病理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等医学研究常用技术手段的开放平台,为临床医学研究人员提供“平台+服务”,同时,还有助于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博士研究生的高质量科学研究培训。

研究所成立以来,在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以及致盲性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病理机制以及中医药干预效应科学内涵相关阶段性研究进展。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在国际上首次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循环microRNA-505参与高血压病理形成,为高血压发生发展及靶器官损伤相关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高血压靶器官损伤早期预警提供了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揭示了转录因子KLF2调控中性粒细胞激活及免疫微血栓形成,参与心肌肥大及心衰进展的新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心衰病理形成机制的认识,同时为慢性心衰的干预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揭示了G蛋白偶联受体功能性改变参与视网膜一级神经元—光感受器退行性病变病理形成的新机制,为该类疾病的干预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首次提出将系统药理学的研究理念应用于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的干预研究。首次报道低剂量药物联合多靶点协同干预不同G蛋白偶联受体的视网膜保护效应,为视网膜光感受器退行性病变治疗新方案的形成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复杂性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代表性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单位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同期发表学术评论), Science Signaling(封面文章), Annual Review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Angiogene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等领域内权威期刊。

研究所专职研究团队发表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59篇,其中影响因子10分以上论文2篇。已获各级科技奖励10余项,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研究所专职研究团队作为主编、副主编及编委参与编写国家级教材4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

培养硕、博士研究生多人次获得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毕业生,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甘河路110号

电话:021-55981782-3140

E-mail: wangpeiwei@shutcm.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