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中西合璧 齐心抗疫
发布时间:2022.05.13点击:106
最近这段日子,两位劳模名医——张文宏和方邦江在沪上的定点医院和方舱奔走。两位有着丰富抗疫经验的医者走到了一起,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新冠患者,尤其是一些危重症患者。近日,在新国际博览中心的方舱里,张文宏、方邦江以及新国博方舱医院总指挥、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研讨和会诊。他们就本轮上海疫情救治新冠患者的诊疗方案达成了一致意见,方邦江说:“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这次治疗体现了中医或西医的特色,并且找到了共同的融合点或结合点。”
强强联手共同会诊研究重症病例
日前,张文宏和方邦江一起来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新冠重症病房内会诊。该病房内60%左右的患者年龄在80岁以上。本轮上海疫情中,危重症病例患者的年龄都比较大,由于本身有一些基础疾病,他们的救治就显得非常复杂且情况多变。
在六院东院门诊,张文宏、方邦江和六院的医生一起,对一名87岁的新冠重症患者进行了病例讨论。该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还伴有其他并发症,病情较为复杂。
六院临港重症救治医疗组医生汪伟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有些中药的汤剂不能喝,而西医的治疗对患者的心功能方面有非常大的限制;如今在中西医专家的指导下,院方可以逐步调整一些中药和西医的治疗。
结合病情,方邦江教授建议,给患者加上三七、大黄、人参、炙甘草等中药进行治疗,随后张文宏教授也在方邦江教授中医处方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医的治疗方案。
病例讨论结束后,张文宏、方邦江与六院领导、专家前往会议室,对这两日六院东院重症新冠患者的收治工作进行了总结,讨论并制定了具体的新冠重症患者治疗方案。
通过全新中医药方大大提高患者转阴速度
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新国博方舱医院中医专家组组长方邦江,他已经在该方舱内待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方舱内最多14000多人到目前3000余人,上海的疫情整体形势在不断变好,患者出院康复的越来越多。
不过方邦江告诉记者,这轮疫情中,出现了不少“长阳”患者,也就是核酸检测长期不转阴的病患。“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些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导致他们的核酸结果一直没有达到出舱的标准。”方邦江表示,对于这样的现象,通过中医的及时治疗,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一些患者的转阴时间提前了。
“新国博的方舱是本轮疫情中第一个中药全覆盖的,我们给到患者的清化辟秽方是在国家第九版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上海方案经验,经专家组专家研究制定,具有清热、利湿、疏风的作用,该方在提高免疫、缩短核酸转阴等方面效果显著,显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邦江透露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在我们舱内,使用这些方剂的患者,转阴时间平均缩短了2.8天左右。”部分患者的转阴时间甚至缩短了5天左右。
新国博方舱医院总指挥、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表示,新国博方舱医院始终关注“一老一小”,对60岁以上老人和15岁以下儿童重点关注。除了服用汤剂外,对于高龄患者开展中医针灸、敷贴、功法等。针对儿童患者开展了香囊、敷贴、穴位按摩、中成药糖浆等内服外治的儿童容易接受、特色优势明显的中医疗法。
“从前期使用情况看,新冠病毒感染无症状、轻型患者使用中医药干预后,在减少转重率、减少出舱时间等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趋势。对于“长阳”患者,新国博方舱医院中医组进行会诊,实行‘一人一策’,服用颗粒剂效果明显。对于出院患者,也准备了相应的携带中药,供患者居家服用,进一步康复治疗。”郑军华说。
中西医结合各取所长劳模力量成标杆
方邦江表示,此前他就和张文宏讨论过多次关于新冠患者的诊疗方案,彼此也达成了一些共识。“西医就原发疾病的处理,包括紧急情况的及时介入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而中医则在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核酸尽快转阴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而在这一次的治疗方案中,很多医院和方舱都采取了“一人一方”的方式。六院临港院区中医科副主任贾运滨就表示:“对每个病人都给予了汤剂、中成药,还有其他中医外治方法的干预,所以现在我们中医的治疗基本达到了百分之百。关于重症病人,我们基本做到了一人一方。”
值得一提的是,张文宏及其团队也在日前发表了对于新冠病毒的全新研究成果。张文宏团队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鹏飞教授团队共同合作评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四个亚型对两剂灭活疫苗和第三针加强接种后的免疫逃逸特征,相关成果于5月8日发表于Cell Host and Microbe杂志(2021 IF 21.023)。
该论文指出,截至2022年5月,全球已报道逾5亿1千万人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SARS-CoV-2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最早于2020年11月检出,目前已在全世界大范围流行,出现多个子谱系,分别命名为:BA.1,BA.1.1,BA.2,BA.3,BA.4,BA.5等,另外,重组亚型XD,XE,XF毒株近期也被检出。
近1-2个月以来,BA.2亚型的比例迅速上升,成为近期多地疫情的主要流行株。研究发现,接种了两针灭活疫苗的受试者,对奥密克戎株的抗体滴度水平较原始株下降至少5.3倍。四个亚型的假病毒实验评价显示,针对BA.2的中和抗体滴度与BA.1相似或低于BA.1。在第三针同源(灭活疫苗)或异源接种后,抗体滴度显著升高,抗体阳性率达到至少75%。最近,已经报道了三种重组谱系(XD,XE和XF),但预计其抗体逃逸与研究的4个奥密克戎亚系没有显著差异,因为它们的S蛋白与BA.1或BA.2相同。
早在2021年12月,张文宏团队和王鹏飞团队均在两针灭活疫苗和三针同源/异源接种的血清样本中评估奥密克戎BA.1株的中和能力,研究发现,两针灭活疫苗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抗体滴度下降较为明显,中和抗体滴度下降至6.04,较原始株降低了约10倍。无论是何种类型疫苗第三针加强后(灭活疫苗或重组亚单位蛋白苗),血清标本对奥密克戎株的中和抗体滴度阳性率均达到了100%。
此次研究进一步证实,对于适宜接种的人群,推广疫苗加强针注射仍然是预防病毒传播,特别是应对奥密克戎株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奥密克戎株疫情虽然较原始株及德尔塔株的病死率及重症率有所下降,但仍可导致高龄人群或免疫缺陷人群重症率的增加。因此,对于适宜接种的人群,进一步提高全程疫苗接种及加强接种比例十分重要。
本文刊登于《劳动报》,2022年5月13日,记者:庄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