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坚守30天,曙光医院抗疫医疗队为隔离患者带来温暖与爱
发布时间:2022.04.13点击:61
3月14日,曙光医院作为最早一批抗疫医疗队进入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隔离病区,接管10-11两个病区共计180张床位。之后,医疗、护理、院感、后勤人员等合理分工、紧密合作,全速运转,应收尽收。截至4月12日,共收治患者328人,累计治愈出院患者211名,患者出院率近七成。目前,团队已顺利完成阶段性救治任务,交接完毕。
党建引领,筑牢堡垒勇担当
据了解,该抗疫医疗队队长由曙光医院内科第四党支部书记、传统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吴欢担任,他是一名有着丰富战疫经验的“老法师”,是一位第五次支援公卫中心的抗疫老将。他率领6名曾有“援鄂”经验的老兵,多名坚守医院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点。
医院党委第一时间在支援公卫中心医疗队中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筑牢抗疫前线的战斗堡垒。队长吴欢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护士长武文文任支部副书记。党支部带领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要求党员带头,以实际行动共克时艰。进驻之初,4小时内将两层空荡荡的房间变成符合收治标准的病房,12个小时收满180张床位。党员们的率先垂范鼓舞着年轻的队员们,目前,共有4位队员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顾好“一老一小”,做到“新老兼顾”
前期,医疗队收治的患者主要以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针对患者不同症状,严格执行国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和《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诊疗专家共识(2022 春季版)》,快速、准确、有效开展中医药救治。针对刚刚入院的患者,医疗队第一时间使用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等中成药治疗,与时间赛跑,做到中医药“早”干预;针对发热或者年老体虚患者分层分类进行中医药干预,截断病情进展。
后期,收治的患者逐步向高龄老人和儿童转变,年龄段跨度为5-93岁,特别是老年患者新老疾病较多且复杂,包括肿瘤化疗、中风偏瘫、冠心病心梗支架术后等各种疾病患者,使收治难度加大。患儿则多以家庭为单位被安顿在“家庭病房”。
“家庭病房有效避免了亲子相隔的困扰,让父母安心地和孩子一起治疗休养,有利于他们身心康复。”队长吴欢说道,“由于身处陌生环境,患儿的依从性相对较差,医疗队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需要,特意向医院工会申请购买玩具、零食送给他们。孩子们收到礼物后,欣喜不已。心情好了,自然更配合治疗啦。”
医疗队还格外关心和重视老年患者,收治入院前认真排摸每位老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并做好相关疾病的风险评估,新老疾病兼顾,辨证施治。
93岁的王阿婆是中风偏瘫伴有压疮患者,基础疾病较多,无自主能力。护理团队一方面针对她的病情为她合理配置饮食,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每天检查疮面情况,坚持为其换药,定时协助翻身,做好重点交班。值得欣慰的是,经过医护的努力,王阿婆的压疮在住院期间已经愈合。
此外,考虑到老年患者胃口不佳的情况,医疗队将他们自身的生活物资,如面包、饼干等带进病区。还特别申请咸菜酱瓜等开胃菜,通过饮食方案的调整,促进他们进食,帮助他们提升体能。
通过医疗队员们的悉心照料,曙光医院接管的10-11两个病区,无一例病人出现病情加重转为普通或危重型患者的情况。
开通“情志热线”,厚植人文情怀在“疫”线
吴欢发现,很多患者自身的焦虑和恐惧比病情要严重。他们常问“为什么我还没有转阴?”“我何时能出院?”“为什么我的中药包还没有到?”……甚至有的患者不断找医生诉说身体状况。
医疗队除了运用中药汤剂等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以外,还在队长吴欢的呼吁下,贴心地开通了“情志调节热线”,将医院给医疗队员们配备的公用手机号码和自己的手机号码、私人微信都毫无保留地告知分管的150余名患者。
“每天晚7点至10点是接电话的高峰期,昨晚我值班,总共接了18个电话。”医疗队队员张兴说。张兴曾是一名援鄂队员,两年前出征之时,他和妻子新婚不久;两年后的今天,妻子又刚刚怀孕。但他舍小家为大家,用他的专业技术和人文情怀帮助更多的患者。
除主动寻求心理疏导的患者外,医疗队队员还积极发现需要心理疏导的患者。张兴发觉一位60多岁的王阿姨总是一个人面朝窗户发呆,也不愿意跟别人交流,平常用药也不配合,情绪低落。后来,张兴主动找到了她,了解她是因为检测结果一直不转阴而焦虑。因此,他用援鄂时多个相似治愈病例进行疏导,并告知王阿姨,身心调养是加快病情康复的一剂良药。结合语言开导法,通过2个小时微信语音聊天,帮助她减轻心理压力,释放负能量。第二天查房时,张兴看到了她久违的笑容。“当人感到焦虑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焦虑、恐惧的情绪发泄出来,那就让我当那个情绪发泄的垃圾桶吧。”张兴说道。
携手抗“疫”,用爱守护更多人
武文文是该病区的护士长。当婚礼遇上战“疫”,她选择用爱守护更多的人。4月9日,原本是她新婚大喜的日子,她毅然选择了延期。前期她已为婚礼做了万全的准备,但一听说医院紧急筹备医疗队的时候,她并没有选择退缩,“我支援过武汉,又是一名共产党员,长期奋战在医院发热门诊,家人也理解,我没有理由不去前线。”
队员张学人在发来的战疫日记中写道: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因为一个人活着并不是为了自己,这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为了别人而活着的。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了自己的想象,脆弱的时候可能一句话就会泪流满面,坚强起来你又会发现,自己咬着牙,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很长的路。
交接班后,医疗队将剩余物资留给了有需要的患者,并告诉他们,医疗队的情志热线永远都在,有需要,随时打电话。“我虽然没见过你们的样子,但是深刻体会到了你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接管病区中的一位患者在感谢信中写道。
这是曙光医疗队在老年医学中心隔离病区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医患之间最美的模样。
本文发布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22年4月13日,作者:张莎莎 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