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政协头条:委员提交提案关注上海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2.01.20点击:164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勤修内功,也要关注改善中医药发展的环境。谈及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期间提交的两件提案,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表示。

勤修内功:加深中医经典著作研究

勤修内功,是指要加深中医四大经典教育与研究,夯实中医疫病学学科建设基础。吴焕淦在这篇提案中提到,由于当前中医药传染病学学科力量较为薄弱,人才队伍不足,致使中医药在传染病领域发展受到限制。但是,回溯中医药宝库,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着古代医家同瘟疫斗争的宝贵智慧。中医专业课程中必修的四门经典课就是其中的代表,分别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要更好地建设夯实中医传染病学科建设,必须要重视中医四大经典的教育和研究,因此,我在提案中建议加深中医四大经典教育与研究,夯实中医疫病学学科建设基础,培养中医疫病学人才。

《黄帝内经》是公认的中医理论和针灸学经典,而《伤寒》、《金匮》、温病都是脱胎于疫情肆虐时代的治疗学专著。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医药界从抗疫实践的积累中遴选出了三药三方。此后的临床数据表明,三药三方都对新冠患者预防转重以及加快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其中,清肺排毒汤、连花清瘟胶囊都是《伤寒论》中的加减方,而化湿败毒方、金花清感颗粒则都脱胎于温病理论。可见古代医家在中医疫病学领域已经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吴焕淦感到,要更好地打牢中医疫病学科的基础建设,培养优秀的中医药抗疫人才,需要更加重视对经典的教育和研究。

吴焕淦在提案中建议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推动:一是中医药院校要加大对经典内容的重视程度。二是医疗部门强化中医医师的经典的运用意识,鼓励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定期开展经典查房,让经典走出讲台,走出研究所,走向临床,并鼓励学术组织组织开展中医经典典型病案研讨会。三是加强中医疫病学领域的经典理论挖掘。从既往著作与经验出发,挖掘中医经典中的疫病学内涵,总结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的临床经验与学术研究,编订新的中医疫病学教材。促进经典方剂在传染病领域的配伍、成分以及药理学研究。

改善环境:稳定中药材市场价格

一直以来,中医药疗法以简、便、验、廉的特色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与信赖。中药材是中药制药的生产原料,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然而目前中药价廉的特征正在逐渐消失。2020年底以来中药材价格进入一轮涨价通道,中药材价格普涨,不少品种涨幅超过100%。部分医院、药店、企业尚未调整终端零售价格,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始终关注中药材市场价格的吴焕淦介绍说。

吴焕淦同何少华、陈红专、蒋碧艳、房敏等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和上海市政协委员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期间提交提案,建议在维持中药材质量的基础上,从多方位、多角度稳定中药材市场价格,更有力地保障中医药传承发展和人民健康。

在提案中,委员们建议由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海关总署等部委共同研究制定中药材领域价格监测及调控的基本意见,完善相关法规。组织有关部门设计中药材领域价格重点监测品种以及监测指标。完善部分重点药材的国家储备方案。对部分市场紧缺、涨价严重的中药材品种控制出口额度,优先供给国内市场。

为了促进中药材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提案建议进一步引导建立规模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在基层推广中药材合作社经营模式。加大中药材种植机械化的研究推广力度,减少因劳动力流失带来的中药材产量下降,重点针对部分价格上涨过快的品种进行农业科学合作攻关,在保证产区环境的基础上加大产量,保证市场供应。

上述建议,吴焕淦表示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形成提案提交。作为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期间提交的提案,面向上海的建议是希望本市中医药高校、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能发挥研究资源雄厚的优势,在保证道地产区发展的前提下,促进对相关产区的土壤、水质、气候等自然特征的研究;可探索优先在自然资源类似,经济水平较低的区域开展引种试点,并对引种药材的质量一致性进行研究。同时,委员们也希望上海探索在建立价格监测机制的同时,出台打击中药材领域炒作行为的相关细则,联合各大中药材市场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重点收集中药材价格波动时市场异常交易信息,对囤积、炒作等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本文发布于政协头条网,2022120日,记者:戚尔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