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深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发布时间:2021.12.10点击:808
12月8日,“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深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会议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党的建设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科技人文研究院共同主办。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党报党刊负责人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交流研讨。研讨会也吸引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技人文研究院教师,以及学校附属医院、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党组织负责人等参会。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曹锡康在致辞中强调,以“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主题,就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落实到思政课和思政工作中,如何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等,对于学习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等院校不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研究,更要在课程思政等日常教学中推进实践研究,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方针,开启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合力育人新征程。
在上午的主旨发言中,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段逸山从“天性”“需要”“同构”三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性,从“专属”和“引领”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医药的历史使命。
复旦大学教授陈学明指出,在实践中,加强马克思主义和中医药文化交融互通的研究,不仅能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和促进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方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大量的灵感和动力,还可以增强和促进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交流发言环节,《上海宣传通讯》编辑部主任吕东卉指出,此次会议“打开了一扇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会贯通的示范。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具有必然性,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与集中体现,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必然的促进作用。《上海党史与党建》副主编贾彦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景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用科学的语言、现代的语言来解释中医,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去理解中医药文化。
下午交流发言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陶思亮、科技人文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吴志新分别主持,学校相关领域专业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教学实践现状与展望”主题各抒己见,分享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思考。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舒静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研讨会不仅是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的讨论会,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希望本次论坛的研究成果能在全校教学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
本文发布于《光明日报》,2021年12月10日,作者:孟歆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