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周到: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严世芸获第五届张安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
发布时间:2021.04.01点击:138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严世芸因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和中医药科学研究方面所作贡献和成果获得第五届张安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
评审委员会经仔细考虑候选人的资历、中医药科学研究成就和对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所作的贡献,以不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严世芸教授和澳门大学讲座教授、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澳门中药研发中心主任王一涛教授为本届得奖人。
■第五届张安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颁奖典礼在线上举行
“张安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由香港浸会大学2011年获张安德慈善基金捐资设立,旨在表彰奖励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或中医药研究领域取得国际性突破成就的科学家和学者,并促进中医药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
严世芸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名中医、上海市名中医、国家级教学名师,上海文史馆馆员。
在中医学术领域,他编撰中医权威著作《中国医籍通考》,填补医史文献学术空白;开创中医学术发展领域,并把相应成果应用于国家级统编教材中;创建中医藏象辨证论治体系,得到业界和中医界前辈认可,并应用于中医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强调中医临床思维,反对机械的辨证分型。
在中医药国际化领域,他长期致力于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中医药教育推广,以及中医药国际交流,同时以审评组组长身份为传统医学纳入世卫国际疾病分类发挥核心作用;他亲自指导并参与《WHO中医药术语国际标准》等各类中医药标准的制定。
在中医药教育管理领域,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力排众议,在中医药教育教学上不断改革创新,率先创建了以学分制改革为先导的中医药人才个性化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以及“早临床、多临床”、结合师承的医学实践体系;同时,让学校在全国中医院校中率先引进优质海外教育资源,开办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培养国际化的中医药人才。
此外,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为境外中医药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严世芸长期为香港地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供办学经验和实习基地等全方位的支持;与华侨崇圣大学合作建立了泰国第一个中医学本科教育项目,培养泰国本土中医药人才,为泰国中医学本科教育的设立及海外中医药的发展提供经验和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