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发布时间:2021.03.16点击:4019
2021年3月16日 作者:曹锡康 第十版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高校的政治优势。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
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课程教材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首要载体。抓住思政课,就是从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上抓住教育改革发展的“牛鼻子”。
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进一步突出主题主线,完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
从大学生成长规律来考量,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活跃状态,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通过有力引导,培养有理想信念、有爱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有意志品质、有过硬本领、有品德修为的时代新人。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切实肩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神圣使命。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用情怀打动学生,以宽广的视野、渊博的学识、深厚的功底吸引学生,凭人格的力量感召学生。
要进一步赋能强师,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思政课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和美誉度,让最优秀的人当教师,让最好的教师愿意做思政课教师。
从“高校思政质量提升工程”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再到构建高校思政体系,高校思政工作不断探索、积极推进。要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拓展教育载体,着力提升工作的亲和力、针对性。
第三,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只有办好思政课,才能及时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切实加强“四个自信”。
新时代,深入打造思政课改革创新升级版,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创优行动”,就要继续以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环境创优为抓手,创新方式方法。
课程教学要赋能做精,彰显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在政治性和学理性上下功夫。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要坚持在马姓马、在马言马,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感召学生。
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高度重视,有过许多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在治国理政中运用了不少中医药哲学智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凝练了伟大的抗疫精神。要把这些丰富资源运用到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着力打造具有学校特点、行业特色的思政“金课”。
教学形式要推陈出新,注重实践教学和情感教育,在亲和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讲清楚、讲透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生动的社会实践。
思政课教师有责任指导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推陈出新,采用实践证明有效的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