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新民晚报:留学生在海外|在伦敦夜间公交穿越寂静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决定……

发布时间:2020.04.15点击:72

2020415日            作者:易蓉

吴玮栋在伦敦的中药房助力抗疫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吴玮栋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中英合作)本科生,现在伦敦城市大学完成最后一年的学习。

2020年春天的伦敦,大本钟沉闷的钟声划过黯淡的伦敦眼,在泰晤士河畔空无人烟的广场上留下西敏寺的倒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这座不夜的城市已经肆虐了一个多月。英国的日增确证人数一度高达四位数,日增遇难患者多大700人以上,死亡率超过10%,再加上王子、首相相继确诊的新闻,和许多中国留学生一样,我也在逼仄的公寓中“享受”孤独狂欢。

7个月前我们怀着好奇和勇气来到这座城市学习生活,而现在,我们中的许多人全副武装踏上回国路途,飞燕还巢。“吴玮栋,你准备回国吗?”这是上个月我被问过最多的问题,频率几乎仅次于SorryThank you。那时身边的同学也开始将目光从“今天吃什么”转移向各种途径购买机票回国,母亲每周一次的例行问话也自然而然地把回国与否加入了议题。当时的我正在为毕业课题的实验绞尽脑汁,想着恒温箱里正在培养的Caco-2细胞,“再看看情况吧”,我是这样回答的。

留下,是在空荡荡的夜间公交上做下的决定。

学习之外的业余时间,我也在伦敦中国城的同仁堂工作。病毒来袭,熙熙攘攘的中国城变得异样宁静,但是群体免疫这个陌生的词汇震惊世界的第二天,坐落在沙夫茨伯里大街的同仁堂却迎来了异常的热闹。

开门营业起,店内的电话几乎没有停息,来店寻医问药的人成倍增长,刚开通没多久的同仁堂微信一打开便是溢出屏幕的三位数红点。双黄连口服液、连花清瘟胶囊、清肺排毒汤、武汉一号方二号方、北京一号方……越来越多的中药方剂开始出现在我们用来记录外单的本子上,数量从叁付五付开始也变为2050付甚至于260付;仓库里的药品以极快的速度一大包一大包地向外开,画正字记录存货消耗的本子上,正字早已经密密麻麻……

我接听的来电里,有一位母亲带着哭腔说,她的孩子在英国念初中,已有室友发高烧、干咳和呼吸不畅的症状,自己的孩子也开始轻微咳嗽。电话那头强烈的紧张、焦急、担忧和忐忑,我也能感受,和店长商量后,我们决定紧急为这位母亲准备十付清肺排毒汤和十付预防方。花了100多英镑(约合人民币900元左右),这位母亲搭乘了1个半小时的出租车来店取药,礼貌道谢便匆匆离开了。我想,这些中药如同希望,帮助她去孩子身边一同度过至暗时刻。

我不知道是那个母亲或其他人转身时毅然决然的瞬间,是店里大家疯狂忙碌帮助更多海外华人有药可医的热忱,是想起学校老师和前辈奔赴武汉一线的奉献,是作为党员时刻铭记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信念,还是记起自己作为医药卫生学者在入学时曾大声立下的誓言……那天下班后,当我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夜间公交上,看着窗外暂停下来的伦敦城和偶尔出现的紧张又急促的脚步,我决定不回国了。

一个月抓了千余付中药

接下来的日子里,与中医药同行,我和Covid-19杠上了。

很快,疫情也爆发式地增长,我居住的街区最近的地铁站封站,但我还是换乘公交、步行两站路去同仁堂工作。渐渐地,我对各个常用方剂越发熟悉,只要刚报出几味药,我便知道是哪一付方子了,抓取和包装的速度也越发迅速。比较复杂又最多人订购的清肺排毒汤,20多味草药并份先后下,起先我只能10付一抓,如今已经可以一次最多出产60付了。

有中国朋友或者中国同事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加入了抢购的队列,来自华为、工商银行等在英中资企业也纷纷前来购置。排毒汤以及各类预防方这一个月中我抓取了千余付,我越发地确信自己留下的决定是正确的,能够将自己的所学用以实践,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于健康之所系,将性命相托。

每份心意都是一份希望

中医药在本次疫情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有越来越多顾客回电药房表达感谢,中药的疗效得到了包括很多欧美友人的认可,连花清瘟胶囊几乎成为留学生的“必备单品”……看到这一切,作为中医药学子我很兴奋也很高兴。

其实,药学生很少有机会在前线直接帮助患者,这也一直是我的一个小小遗憾,但现在我以这样的方式,在接近一线的地方帮助海外华人华侨共度疫情难关,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英国的夏令时已经来到,白昼一天比一天更长,最近我下班时搭乘的公交,被耀眼温暖的夕阳铺满。大使馆派发的健康包、北京同仁堂总店发来的扶正避瘟汤、无数华人华商的捐款捐物,还有学校老师们、亲戚朋友们昼夜不停的关心,都让我感到,我们不是孤独的,我们有国家,有同胞,有老师,有家人不断地给予支持、鼓励与帮助,每一份心意都组成一份希望,这些希望组成了战胜疫情的白昼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