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上观新闻:老乡见老乡!三个95后大男生有了同一个母亲,援鄂男护士与医学生志愿者的一段奇缘

发布时间:2020.03.08点击:152

202038日        者:徐瑞哲

抵鄂3周之内,只找到机会与妈妈联系过两次……

 1996年出生的秦明,是第二批上海援助武汉医疗队11名队员中年龄最小的那个。除夕之夜,他来不及吃完年夜饭,就与眼病严重的母亲依依惜别,从山东老家高铁返沪,回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集结整装,一同飞赴湖北驰援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至今始终忙在一线。抵鄂3周之内,只找到机会与妈妈联系过两次……

怎么办?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中,上海中医大的医学生志愿者开始与学校附属医院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家属结对,让逆行英雄无后顾之忧。2015级市中医医院的刘爽和2018级基础医学院的周孜奕,就对口了护士秦明之母刘阿姨。于是一段奇缘上演,三个95大男生,有了同一个母亲。

【初次通话转为乡音乡情】

刘爽和周孜奕初次联系秦妈妈前,内心还是非常紧张和焦虑的,脑海里的称呼和措辞被反复调整。但接通电话的那一刻,听筒中传来一声亲切的你好,顿时拉进了两代人的距离。刘爽说,万万没想到的是,电话那头竟是熟悉的家乡话,我立马转回乡音,用方言与秦老师的母亲交谈。

很巧,刘爽竟是秦明的同乡。班墨故里,古滕善国,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踏实勤恳有血性的枣庄人。从阿姨口中,他听到了老人家对儿子满满的自豪感,我们也表达了自己对秦明老师的尊敬和崇拜,希望老师早日战凯旋。

周孜奕是刘爽的直系学弟,这通亲情电话也让他一度兴奋发热的头脑逐渐冷静下来。他了解到秦明虽然家在山东,母亲刘阿姨却是武汉人,因此秦明也算半个武汉人。秦明老师参加援鄂医疗队,应该也包含着对家乡的这一份情愫。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随着两人与刘阿姨交流的深入,他们也了解到老人近几年来受到眼疾困扰,生活多有不便。所患的青光眼已比较严重,尤其左眼几近失明。尽管都是医学生,但他们深感自己相关专业知识有限,详细询问病情后,转而向专业老师请教,才敢给出相关治疗建议。

【互联网三方会诊眼疾】

前方疫情得救人,后方治病也要紧。两名志愿者与刘阿姨之间开起了互联网医院,但异地代人问诊并非易事。那天晚上对接眼科医生让人心力憔悴,到第二天中午终于联系上了,周孜奕将晚上整理好的病情记录发送给眼科医生,得到日常治疗建议后再转述给刘阿姨。

没想到,原本想添加刘阿姨的微信作为联系方式,但是刘阿姨因为眼睛不好,平时不常用微信,只好作罢。不巧的是,期间刘阿姨的家中电话又欠费了,因而病情又被拖延了数日……“想想我千难万难,也没有刘阿姨难,更没有秦明老师难。周孜奕给自己打气。

好不容易再次取得联系,他俩根据医嘱向阿姨转达,您务必要严格控制眼压啊,长期眼压过高会进一步损伤视神经,并且影响视力,最好可以定期检测眼压,根据眼压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调整用药。之后的几天,他们还查阅了一些居家防疫的注意事项,以及青光眼相关的预防保健知识,包括饮食注意、穴位按摩等等,定期以短信的方式发给阿姨嘘寒问暖,既是健康科普,也是心理按摩。

一头连着三方,这对志愿者也向秦明通报家中动态。周孜奕发现,几次联系上,都是秦老师刚起床的时候,足以反映前线日常工作不容休息一刻。就这样,9595逆行,老乡帮老乡问诊,刘爽直爽地告诉刘阿姨,秦老师只比我大一岁,有什么需要随时联系我,就把我当成自己儿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