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中国中医:雷神山医院有位“婆婆妈妈”的男护士 | 国家中医医疗队一线抗疫实录(三十三)

发布时间:2020.03.07点击:83

202037

第一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你就是那个北京西红柿吧?”“是呀爹爹,我喜欢吃西红柿炒所有菜!还喜欢西红柿热情似火的样子!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一区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26岁护士周振琪早就成为患者的知心小妹妹,因为微信头像和名字都是西红柿,周振琪被很多患者称为北京西红柿”。

大年初一,周振琪主动请缨,参加国家中医医疗队,奔赴武汉,03年非典中白衣天使的身影,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这一次出征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然而,第一次走进隔离病区,焦虑、压抑的氛围让她这个工作4年的ICU护士觉得透不过气,刚来那几天,我就一直在想怎么能改变。

护理工作要求细致、耐心和爱心。作为护理人员,周振琪他们不仅要料理患者的吃喝拉撒,更要悉心呵护他们的情绪和心态,用鼓励和关怀帮助患者战胜困难,点燃他们求生的渴望。于是,一颗象征希望的西红柿出现在很多患者的微信里,不管我在不在隔离区,都可以随时了解他们的情况,跟他们交心。有些当面不会说的话可以通过微信说出来。有的患者会跟我说,终于能说出来了,心里舒服了很多。

一个月的时间,隔离区的很多患者已经渐渐康复,却一直没人知道西红柿究竟长什么样子。第一次进隔离病房的时候,周振琪还留着齐肩长发,结果出隔离区洗澡后头发没吹干,她感冒发烧差点以为自己被传染了新冠肺炎。好在第二天烧退了,周振琪请人用剪刀把长发剪短,斩除后患后又上岗了。

  “来武汉后学会报喜不报忧了,我原来经常在长辈面前撒娇,也会对工作有很多抱怨,但现在完全没有了,手脱皮了好几次,也觉得一切都好,不希望家人担心。这种经历对自己真是一种成长。周振琪说。

现在,周振琪护理的患者开始对她提出更多各种各样的请求,今天想剪指甲了,明天想照镜子了。这些要求让周振琪觉得特别开心,我知道,那是生的希望已经来临。


第二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广东省中医院

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六病区26床的刘阿婆要出院了,同住一间病房的夏阿婆以为自己也能出院,兴冲冲地早早收拾好行李,和刘阿婆都坐在床边等着。得知自己暂时还不能出院,夏阿婆低着头,满脸落寞。

 “二辉,25床情绪不好,你去劝劝吧。看到第二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陈二辉,医生刘禹翔好像看到了救兵。陈二辉走到夏阿婆身边,一手轻轻搂住正在落泪的阿婆,一手握着阿婆的手,他低头对阿婆温柔地说:婆婆,过几天你也可以出院了!再坚持几天好不好?你要开心一点哦!

 73岁的夏阿婆患有高血压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脚都有变形,活动不便,耳朵也听不太清楚。家人担心夏阿婆不识字、不敢和人交流,就留了一张纸条塞在她身上,拜托医护人员多多关照。

身高一米八的陈二辉就这样俯身安慰夏阿婆近半个小时,夏阿婆才慢慢转过头来,在众人的鼓励下伸出大拇指,给自己加油。

  “‘二哥是出了名的负责,就算不是他值班,只要他进了病区,就得挨个查看一遍,他总是不放心。陈二辉的同事王军飞说。一转眼,陈二辉又去病房了,正在安抚一个自己摘掉氧气面罩的患者,他给患者重新固定好呼吸机,调整了通气管的松紧度。我给你装松一点,不勒得慌了,是不是好一点?要戴好氧气才能早点康复,病好了就能舒服了。陈二辉一边操作一边对着患者“唠叨,不厌其烦。

然而,这些患者或许并不知道,这个婆婆妈妈地呵护着他们的男护士的爱人刚刚怀孕,妊娠反应强烈,也需要他的照顾。我老婆很支持我,这是我的职业,只不过换了地方工作。陈二辉说,为了让他放心,爱人在他主动请愿上一线后不久就回老家了,她有家人照顾,我就踏实了。

 “我在ICU工作11年,这里很需要我。陈二辉说,他们科室的护士长参加过抗击非典,留下来一张照片挂在医院里,每次走过那里他都心生敬佩,现在,轮到我们了。


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陈敏,是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的护士长,得知医院要派人去武汉,上有老、下有小的陈敏二话没说,冲上前去写了请愿书。

 “科室里没有一个人退缩。作为护士长,我更要保护好他们,第一个冲在前面。回忆起大家前赴后继主动请愿的情景,陈敏依然感动落泪。

其实,陈敏也不是没有困难。她的父亲心脏搭过支架,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长期需要人陪伴照料;她的女儿上高三,正是全神贯注备战高考的时候。为了不让家人担心,陈敏出发前没有告诉自己的女儿和母亲。出发前,陈敏轻描淡写地对父亲提了一句自己要去武汉了,我不敢看他的眼睛,但我能感觉到他故作镇定停顿了一下,然后说让我放心。

然而,奔赴武汉一线5天后,陈敏的父亲就因糖尿病并发症住进医院。以前在家一直都是我照顾他,我知道他只有在特别难受时才会给我打电话,所以非常担心。陈敏的担心很快被医院领导知道了,医院领导专门安排我父亲住院的事情,把我家人照顾得很好,我特别感动。很快,女儿也知道了妈妈在武汉一线战疫的事,但反应却出乎陈敏意料,她说为自己的妈妈骄傲,觉得妈妈勇敢坚强。她让我放心,自己一定好好学习,不让妈妈操心。

从前方到后方,从医护人员到后勤保障再到各行各业的人,一路上陈敏感受到的都是舍己向善、勇敢无畏、互助团结的正能量,我看到很多党员干部冲在前面,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动力,于是自己在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火线入党。

 34日,陈敏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个集体中积蓄新的能量,用爱为武汉加油,为战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护士长,我一定要把我们的队员照顾好,保证我们团队的所有人平安健康地回家。疫情在向积极方向转变,我们看到了希望。陈敏说。


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疗工作有多重要,护理工作就有多重要!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如何开展工作?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樊民用文字将这些记录了下来。

在这场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护士真的非常辛苦。即便是做同平常一样的发药、注射、输液等治疗,但因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消耗的体力远胜于平常。病区里没有护工,患者所有的生活护理都需要护士来完成,工作量非常巨大。我们医疗队里的护士姑娘们有相当一部分是年轻的90后、甚至是95后,面对凶险的疾病和繁重的护理任务,她们没有一点畏惧和退缩,还想尽办法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病区里有位81岁的重症患者王阿婆,如果不吸氧的话,氧饱和度连70%都不到,所以她必须一直戴着面罩吸氧。王阿婆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三餐都是医疗队里的护士们一口一口地喂。阿婆听力不好,口音很重,但还是能听出来,她眼里噙着泪光不断地说着谢谢,谢谢!”。

在患者可以活动的外走廊,护士长张艳带着护士姑娘们用全队所有医护人员的姓名贴,组成了一个大大的爱心墙,成了医患沟通的桥梁。医护对患者鼓励的话语,患者的想法和问题,都写出来,用便签贴在上面。病区第一位出院的王阿婆出院前给医疗队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整整齐齐地贴在爱心墙的中间。

病区重症患者的病情渐渐趋于稳定,还有很多患者已经在康复痊愈的过程中,大家都非常开心。他们的健康和平安,是我们医疗队最大的心愿!


第五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终于可以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贡献一份力量了。这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樊现岗接到赴武汉支援通知时的第一反应。一起来看看他的战地日记节选:

初到武汉,迎面而来的感觉是空旷——没有了昔日的繁华喧闹,在这之前,武汉应该是很美的、繁华的市区,即使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也被眼前的景象吓到了。 

穿上防护服,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支援。我们工作的地点是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是武汉首个以中医院运转模式进行临床治疗、管理的方舱医院。医院收治患者很多,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要更专业、更细致。这里的患者都是因为同一个原因来到这里,相互之间非常理解,病房环境非常和谐,我们能感受到他们与家人团聚的渴望,他们也能体会到我们不远千里来到他们身边的意义与牺牲,医患之间充满温情,同时也相互鼓励、互相打气,总会听到谢谢你们”“加油,武汉加油等充满正能量的对话。

这儿的人,对我们医疗队的照顾无微不至,宁可他们少吃,也不允许我们饿!我们所需的生活物资总是很及时的补给,而且都是保质保量的供应,真的很感激,也很感动!有了这样的团结和协作,我们坚信胜利一定到来!武汉加油!天津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