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文汇报:上海援鄂医疗队9名队员“火线”入党:特殊战场,淬炼灵魂!

发布时间:2020.02.27点击:228

2020227日            记者:樊丽萍、唐闻佳、李晨琰、沈湫莎

 2020年的春天,与以往不一样。在武汉战前线,一群上海医疗队的队员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在鲜红的党旗前,他们举起右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何其庄严,何其光荣,何其难忘!

上海医疗队陆续驰援武汉,已一月有余。连夜点兵、紧急集合出征的这支队伍,前后总计9个批次,1640名医务人员中,党员680余名。

这两天,喜报从前线传来:225日,经上级组织批准,上海医疗队有9名队员在前线入党。

他们是:吴志雄、许磊、刘立骏、甄暐、冯亮、秦云、施勤英、薛渊、张伟燕。

从此,他们有了一个光荣的身份:中共预备党员。

在战地入党,是怎样的体验?

有人脱口而出:我失眠了。

还有人说: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入党,一辈子忘不了!

有人还出一个小秘密:入党后,每天想把党徽别在胸前。可是,穿着防护服啊!所以就把党徽放在衣服的口袋里,每天带着上班……

在这个春节之前,他们其实平凡如你我,只有一身白大褂标识着他们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身份;突然暴发的疫情,突然接到的出征命令,突然被“空投到一个陌生的医院,突然要面对一群又一群眼中写满恐惧、病情未知且随时可能变化的同胞——从开始加入战,人民的分量,在他们心中有千斤重。

疫情就是命令,在前线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在这场战疫中,他们逐渐成熟、升华,他们选择加入党组织——为了成就一个更优秀的自己,也为了融入一个无坚不摧的战队。

 110天不到,华东医院重症科医生连写两封入党申请书

 225日晚9点,奋战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第一批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如期举行了一次党员宣誓仪式,发展经过组织考察和战考验的5名队员加入中国共产党。

吴志雄,就是这五分之一。

 “很激动,埋藏在心中那么久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深夜十点,接通记者的电话,吴志雄略显疲惫的语气中是难掩的兴奋。

出征前,吴志雄是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正值当打之年,给同事的感觉一贯是:话不多,沉着冷静。想让他打开话匣子?那得跟他聊专业上的事,他可能会滔滔不绝……

确实,这种有点冷的性格,很医生。但当出征集结号吹响之时,一下子调起的是白大褂后,身为男儿的一身热血——

不到十天时间,吴志雄先后递交了两份入党申请书。

第一封,写在除夕夜。出征调令来得很急,接到出发通知3小时内,就需打点行装马上出发。这一天,除了火速收拾行李,他在一张白纸上火速写下了自己的心愿:申请入党。

其实,吴志雄本来的考虑是,把最真实的想法写下来,将入党申请书放进出征行囊、带去武汉。而抵达虹桥机场整队集合时,或许是被当时出征的士气所感染,他一下子鼓足勇气,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拿了出来,递给了前去送行的华东医院党委书记邵建华手中。没有豪言壮语,只说了一句,请党组织考验我!

 ▲除夕夜,在虹桥机场,吴志雄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递交给华东医院党委书记邵建华

 128日,在上海首批医疗队进驻武汉的第四天,医疗队临时党总支成立。那晚,医疗队举行了全体党员第一次会议。

会上,党员们一起手握拳头,高声朗读誓词。4天后,终于腾出空来的吴志雄,又写了一封入党申请书,并庄重地递交给了上海首批医疗队领队、临时党总支书记郑军华。

 “虽然我们出发的时间是在合家团圆的除夕夜,但我觉得,能和其他队员一起赴武汉,以已所学救治病患,这个年更有意义。这是吴志雄写给党组织的思想汇报中的一句话。而对于以已所学救治病患”——在一线战场,他对这行文字的理解,要远远超出常人。

在首批医疗队入驻的武汉金银潭医院,身为第3医疗组组长的吴志雄,负责10余名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重症患者,病情重,变化快,一切考验着医生的经验累积与应对能力。

 “第一时间,就要对每个病人的病情做初步了解。吴志雄在查房的时候观察到,有的病人因为卧床时间长,脚上出现了压疮;有的病人处于昏迷状态,无法进食,还出现了心律不齐等症状……而最让他紧张的是,不时会有患者垂危,需要医生时刻准备着,用毕生医术将命悬一线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吴志雄工作照

 “年初二深夜,就有一名确诊患者被负压120运送过来,当时他氧饱和度最低只有40%,情况不容乐观。当天值班的吴志雄当机立断,立即用纯氧上了无创呼吸机,经过连夜奋战,最终该患者氧饱和度上升到98,清醒了。

在郑军华眼里,吴志雄是一位猛将”。他曾参加过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在重症科工作多年,是一位成熟的医生,能熟练使用呼吸机、ECMO等各种急救的仪器、设备。在上海医疗队接管武汉金银潭医院后,第一例对重症病人的插管,就是由吴志雄和医疗队另一位医疗队成员、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的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德昌共同完成的。

 “我们是上海第一支派到武汉的医疗队,那一例是我们第一次在当地给病人做插管,坦率说,医生不仅有压力,而且大家都知道,这是有被感染的风险的。郑军华记得很清楚,接手这个重任时,吴志雄没有丝毫犹豫。那天,他和老陈两个人,前前后后一共3个小时,顺利完成这项工作后,他们浑身湿透。

 2、谁愿意搬往更远、住得更差的地方?党员先搬!

从大年夜出发、年初一抵达武汉,到22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短短31天,注定在甄暐的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和吴志雄同一天宣誓入党的甄暐,是龙华医院呼吸科护士长,也是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护理组组长。

在这支上海最早派往武汉的医疗队,135人来自全市52个医院,专业护士超过90

如此再审视一番护理组组长的岗位,甄暐的工作有多重要、具体工作的难度有多大、她的抗压能力要有多强?

以下这些细节,是记者在采访中从不同侧面了解到的。

其一,作为上海最早派往武汉驰援的医疗队,从接管金银潭医院开始,第一个棘手的工作就要甄暐马上扛下来:为93位护士排一张值班表。最初因为缺人、缺防护设备,护士经常要8小时轮一班,这个班怎么排,谁先上,甄暐处处都要想得周到,要摆得平”。

其次,出征时各大单位都是临时调兵点将,很多信息资料汇总并不及时,到了武汉驻地大家才发现,在这支护理军团的成员里,原来在各医院担任护士长的就有11位,其他出征的护士也都出身急症科、重症科,实力不俗。身为护理组组长的甄暐,要压得住”。

所幸,在一线战疫期间,这些问号都迎刃而解,有些担忧也被证明是多余的。

在病房,无论是医生还是病患,看到的是一个训练有素又可爱可亲的她。面对躺在床上,因为病情而一筹莫展的病人,她总是会拉着患者的手说:都会变好的,不要怕,我在这里”“有我们陪着你们,我们一起努力渡过这个难关”“你需要什么,一定要告诉我”……走到哪里,她都似乎能给人带来温暖。

而在一线奋战,甄暐还努力不想让人发现的另一面。原来,在出征武汉前,她就被发现右膝关节半月板囊肿,走起路来有痛感,医生建议她尽快手术。可抵达武汉的头几天,恰恰是打硬仗的时候。

 ▲由于膝盖有伤,甄暐蹲下时只能伸着腿

那时,甄暐每天都要和物资打交道,驻地没有推车、没有电梯,她就手捧肩抗,将一批批防疫物资从车上搬到医院,分发给每一位同事。

 128日,在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会议召开前,所有成员都收到了同一条短信。上海医疗队的第一次党员大会将在今天晚上七点半举行,欢迎非党员参加。那天,正在医院工作的甄暐收到短信,握着手机的手有些激动。下班后,她脱下防护服,向会议室方向奔去。

 “旁听了一节党课后,甄暐不顾身体疲倦,连夜写入党申请书。

其实,党员的光辉形象,甄暐并不陌生。在她工作科室的30名医生护士中,党员有8人,每一次医院的苦活累活,都是这些党员冲锋在前。而这次在武汉的医疗队里,她更是耳濡目染。

比如,66岁的周新教授是年龄最长的医生,也是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到这个年纪,他每天都要进污染区查房,一开始医疗物资紧张,他又总是把防护能力最好的留给年轻人。

 “最危难的时候,总能听到一句——共产党员,跟我上!甄暐在入党申请书里这样写道,因为这是她在武汉的真实见闻,也是她对身边战友的深刻印象。

有件小事,让甄暐很难忘:一开始,医疗队住在距离金银潭医院仅步行10分钟路程的酒店中,后来为了响应上级号召,医疗队员必须一人一房,一来保障大家能休息好,二来也是降低同屋交叉感染的可能——双重保护虽然是上级的关怀,但对医疗队来说,也新生一个现实的问题:要搬一次家,有一部分人要把房间腾出去,搬往离医院更远、住宿条件相对简陋一些的宾馆去。

谁愿意搬?搬往更远、住得更一般的地方去?甄暐被接下来的一幕震慑了:临时党支部一声令下,全体党员先搬——就这样,所有党员二话不说,很快整理好行囊,快速完成搬迁工作。

这一刻,甄暐深深感到了这个组织的执行力和先进性,也为自己写了入党申请书而自豪。

 3、这位中山医院急诊科医生,到前线后被“禁止进隔离病房

 27日傍晚接到记者的电话时,薛渊刚从医疗队所在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回到驻地。这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第四批援武汉医疗队,共派出136名医护人员,27日出征,入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整建制接管2022两个病区。

尽管是一名急诊科医生,在武汉的这支中山医院医疗队中,薛渊是一位无法进入隔离病房的医生。临出发前,医院交给他一项别样任务:照顾136位队员,保障他们的安全。

就这样,薛渊与领队、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文、中山医院临时党支部书记余情等六人成了这个百人团队的超级后勤保障。薛渊主要负责外部联络、物资调控等,这事关每一名队员的生活、工作。

因此,队员们见到他时,不管是在电梯里还是在班车上,他几乎都在打电话处理事务。而在队员们看不到的时候,在酒店房间里,他常常处理文案到深夜。队员们委托他做的事,他总是立刻处理,尽管他手头的工作很多很杂,他怕一搁下来就会忘记。 任何人、任何时间有事找薛渊,他的答复都一样:马上办!

这个在大家背后默默做好服务的人,终于在这一天走到了“台前”。225日晚,雄壮的《国际歌》在驻地酒店的宴会厅响起,中山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在这里举行仪式,发展队员薛渊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场找不到音响,队员用手机播放了《国际歌》。

那晚,薛渊失眠了。你不来这里,你很难理解很多事;你来了这里,原本你认为距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砰一下就在你面前了。

薛渊说,刚接到要照顾好100多人的特别任务时,心里发怵。大家都是临时接到通知,而医院又很大,大家原来在上海甚至彼此都不认识,突然一起来了武汉,来了前线,很多工作要开展起来,都是第一次。

如何将人员有序地调动起来?这时,临时党支部书记余情老师第一时间将队伍里的48名党员调集起来,将各条块工作以支部形式布置下去,一下子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起来了。

 “这就叫战斗堡垒,你一下感受到了这股党支部的战斗力,党支部的凝聚力,党支部的号召力。” 薛渊说,人在特殊的情境下,感情特别容易受到激荡,而当下,就在武汉,他一次次受到了激荡。

他记忆很深的瞬间有:党员医生居旻杰在病人需要插管时,挺身而出,站在最靠前的位置,也是距离危险最近的位置。在一边,同为预备党员的叶俭医生动容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战争,我们就是战士,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总体战。

 “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因为觉得我是党员,我这样说,这样做,但在我看来,这就是事实,他就是冲在了最前面,他也确实是一名党员。而我,希望与这群优秀的同事靠拢,把我们深爱的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薛渊说。

 222日,晚回到宿舍,薛渊再次写下一封入党申请书,五页,一气呵成。作为医生,不能穿隔离服进入病区,不能去抚慰患者,虽有遗憾,但我相信,只要我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照料和服务好每一名队员,确保好每一名队员健康凯旋,这就是本人援汉工作的胜利。他在申请书里这样写道。

他很清楚,所有其他医疗队成员的目标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而他在这里的工作目标是:确保所有队员们的安全。这是我的前线,我的战场。

 4、每个班头最后一个出舱的人,竟然是她!

这是一次被延迟了一天的宣誓仪式——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226日晚,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第四批支援武汉医疗队临时党总支第三党支部全体党员的见证下,张伟燕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成为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其实,华山医院医疗队原计划在225日举行入党仪式,但张伟燕当晚必须赶到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接班,她的这个班头是当晚8点到零点,所以,必须6点半就从驻地出发赶往医院,宣誓仪式不得不延期。

对张伟燕所在的华山战队来说,在这里的工作压力更非同常人。这支由30名医生、180名护士以及5名行政人员组成的215特种部队29日晚抵达武汉,受命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重症ICU——光谷院区接手的最重的病人都在这里。

 “30张床位,目前是全满的,病情都很重。张伟燕说,也是在这里,在武汉,深刻体会到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他们这支队伍在抵达武汉不到24小时内,几乎从零开始建起了一个重症ICU病区、开始接收首批患者;随后,队伍开始不断排摸疾病发展的规律,将病情可能转危的预防关口前移,把所有能想到的细节都想到,因为在这里,面对病人,你耽误不起一秒钟。

 ▲张伟燕在一个防护服外缝了布包,放置笔、手电筒等物品,说是爱马仕款,上面写了made in Wuhan,不过大家都说这比爱马仕还珍贵

张伟燕来武汉前是华山医院手术室的一名护士,2004年读书期间第一次递交入党申请书;2018年,她再次向华山医院麻醉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2019年,她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2020年初被麻醉科党支部拟定为发展对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张伟燕第一时间请战支援武汉,终于在元宵节后一天的清晨4点,如愿收到出征通知。

在支援武汉抗疫期间,她充分发挥一名手术室带教老师的特长,承担组内院感护士的职责。简单说,她的岗位就是协助、监督组员进入隔离病区穿、脱防护装备,严格把关;在所有组员进舱后,她还要承担后繁重的病区环境清理消毒、消毒水配置、清理消毒缓冲区、清理医疗废弃物、回收护目镜等工作。这也意味着,每个班头,她都是最后一个出舱的人”。

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上,张伟燕记得临时党总支书记、重症医学专家李圣青主任对她的勉励:入党后,要以更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在武汉一线,直击生死时刻,张伟燕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这里,一个人好是不够的,必须所有人都好。

 5、前线的战果,除了攀升的救治率,还有这组数字

战疫一个多月,上海医疗队不时传回捷报。除了不断攀升的救治率、这组数字也让人欣喜、激动——

在中山医院驰援武汉的医疗队,136人中有48名党员,100多名护士中,90超过70人。这支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余情告诉记者一个最新的额统计数字:目前,已收到40封入党申请书。

124日除夕之夜华山医院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出征,到2164名重症医学科专家增援华山医院第四批支援武汉医疗队,迄今,华山医院派出273名医务人员奋战在武汉一线,其中,党员111名。一个多月来,已有105名医疗队员在战疫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用实际行动写下入党的决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先后共派出三批医疗队共计164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164名医务人员中,有15位队员已递交入党申请书,其中有890后,最小的一位96年出生。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不到72小时,仁济医院党委成立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后,就收到了8份各种字迹的手写入党申请书。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出发的时候我点过一次兵,135人,党员59人,占44%郑军华告诉记者,在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过去一个月来,不仅队伍中的5位优秀队员经过了组织的严格考验和缜密的程序,火速入党,医疗队还收到60多封队员们递交的入党申请书。

 ▲郑军华(左)与队友们

 “我们临时党支部有个微信群,我已经跟大家明确交了底:第一批发展的五名同志是优中选优,都极具代表性,而近期还会准备确定第二批的重点考察对象郑军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经常和队伍里的热血青年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他清楚,这支临时的部队是为任务而生的,救治患者是医疗队的首要任务,大家必须团结合作、尽一切努力打赢疫情阻击战。这支队伍会因为任务结束而解散,但我们这个临时党支部,对所有队员的表现都会记录在案,一些入党积极分子的表现也都会及时反馈到他们所在单位的党委。这份工作可不会临时,我们回到上海后,一定会做好交接。

大疫当前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特殊战场淬炼灵魂,我们将不负韶华,不负人民,不负誓言!这是上海医疗队9位新党员的心声,也是一批批正在武汉抗一线的党员医护人员们,对人民的庄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