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党员医生麦静愔:我在隔离病房工作的日子
发布时间:2020.02.24点击:149
2020年02月24日
我是致公党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员,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ICU医师、副主任医师,上海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成员麦静愔。
2020年2月19日晚上8点,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看到桌上的台历。算算时间,竟已是我到达武汉的第23天。听交班的同事说,今天上海又出发了一支500人的医疗队。回到更衣室,看到手机上满屏关心的消息,朋友领导们都问,为什么你们最近都没什么动静了,你们还好吗?那一刻觉得日子过得很快又很慢,这半个多月来,时间在恐惧、悲伤、焦虑、期待中无缝切换着,我和同事们逐渐学会了如何身披厚重的防护服,连续数小时在污染区执行高强度的工作;也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情迎接接踵而至的新挑战,但是偶尔大家在讨论归期的时候,还会流露出按耐不住的兴奋。
刚到武汉时,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进入污染区,那时的我不敢大声说话,也迈不开步伐,走路只能亦步亦趋,工作不到一会儿,护目镜上就满是雾气,不透气的防护服经常会闷的我一身汗。种种的不舒适,导致长时间的工作后稍有思考就会头痛欲裂,恶心不已。
说到这,要感谢我的先生,他是一位资深的传染科医生,是他在刚开始的那几天远程指导我如何快速的适应高强度的工作,更舒适的穿戴防护用品。现在我完全可以胜任收治新患者,制定医学方案,进行诊疗操作,随访治疗效果等全套的工作。上周在没有导引钢丝没有润滑剂的情况下,带着3层手套的我成功给一位80岁高龄,平时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太太放置了胃管。正当我沾沾自喜的时候,家中的传染科医生敲起了木鱼:“抓紧时间休息,越是这样越不能掉以轻心,自我防护不能大意。”放下微信消息的我会心一笑。先生平时话不多,从不善于嘘寒问暖,不会在情人节准备礼物,甚至不会发红包,但是这种专业而深沉的关爱给了前线的我最大的安全感。记得在疫情爆发之初,我递交了请战书,怀着复杂的心情用最“轻描淡写”地语气告诉在外游学的先生和儿子:“我要去武汉了。”过了很久,他回了我九个字:“科学应对,不会有事的。”想来略有可惜,年初四出发的我,就带着这9个字与年初五回来的他们完美错过了。
经常有在上海的同事和亲友,关心询问我们在这里的状况,我总回答那是我们日常的医疗工作,也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但每天平凡而简单的工作,确实会给我带来各种喜悦,有时是对疾病的精确把握,有时是医疗队伙伴们带来的温暖,但最开心的无疑是来自患者的康复,这些都让我每天一睁眼就充满了动力。我们医疗组主要负责轻症病人的诊疗,说是轻症,其实也常常会有病情急剧变化,需要我们早期识别和处理。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每一位患者病情的变化,防止他们病情转危。
和我在一起工作的是我最信任的光华医院同事。何青青,院感科主任,每天都是可以听到她爽朗的笑声,负责最重要的院感工作和后勤保障,快人快语却心思缜密,琐碎而繁杂的工作她都可以信手拈来,是整个上海医疗队的大红人。周萍,护理部副主任,出发前就剪去一头秀发,分配到病房后立即投入一线工作,丝毫没有护理部主任的架子。传染病房的特殊性使得护士要承担很多原本护工的工作。记得有一次上班前,我开玩笑地劝她少吃一点要胖的,她却认真的说:不行,我要多吃点,这样才有力气翻身拍背换尿布,生活中无意的流露绝不是可以造作出来的。汪荣盛,一个特别心细的暖男医生,说话总是慢条斯理面带笑容,总是会在我力不从心的时候,给我支持帮助,他的一句“你先下去吧,我在”比什么话语都有力量。我们还经常一起讨论“新冠”的中西医治疗思路和心得,学术上的碰撞也让临床工作变得更有意义。李艳英,同行中最年轻的医生,认真仔细到让我汗颜,她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所有的病人化验指标,用药情况都用表格清晰记录,病人的任何情况她都可以第一时间掌握,从不计较工作时间长短,经常因为加班错过饭点而毫无怨言。白杨,名字如她开朗坚韧的性格一样,高超的技术受到所有患者的一致认可。秦明,会撸铁的95后男孩,每次有日常工作之外的任务,他都是第一个举手。
临床工作中,还是有很多有成就感的故事。看着上周由我插胃管的老太太,从呼吸衰竭、重度感染到病情逐渐稳定,撤掉呼吸机。虽然老太太几个小时就要打一次胃管,换尿布以及各种生活护理,但护士姐妹们却乐此不疲,她让我们看到生命的顽强,看到了希望。
除了成功将重症患者由危转安,另一件让我特别自豪的事情是现在病房里近半数的患者吃上了中药汤剂。中医历来对热病,传染病的诊治非常有经验,具有良好的传统。但同时,温热病的治疗也是对中医个人实力的试金石。所以,初到病房的我,虽然跃跃欲试却不敢贸然行动,毕竟疫情最初的治疗还是以西医为主导。经过二周的观察,我发现大部分患者热退后会出现明显的干咳无痰,胸部不适,活动后气促等症状,观察舌脉以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为主。我仔细研读了网上各位专家提出的中医诊疗方案,考虑病情还是与肺胃津亏、肺脾气虚又伴有不同程度的湿热稽留有关。因此第一位患者选择了肺部CT病变相对严重,临床症状也较突出的女性患者,经过一周的服药,患者自觉胸闷气促的症状明显缓解,黄腻的舌苔也化去大半,这个案例给了我很大的信心。现在,我们正在尝试中医中药在促进患者核酸转阴方面的积极作用。我特别庆幸自己能有一线工作的机会,真正接触到武汉的患者并可以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他们,要知道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经验是难能可贵的。我希望能在武汉有限的时间里,更多的患者能接受中西医的全面治疗,得到更好的康复。
身边不少的好友都觉得我们在做一件特别伟大的事情,其实我们只是穿着防护服做着医护工作者的本分。现在,我们已经不会关心是不是脱下防护服脸上会有口罩帽子留下深深地压痕,我们知道压痕会消退,就像大多数患者一定会康复一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