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新民晚报:九张手绘漫画 讲述一名护士在武汉前线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2.07点击:178

202027日        作者:郜阳

图说:诸玫琳(右二)在武汉前线穿防护服 采访对象供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近日,著名画家、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明德教授,根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诸玫琳的故事,创作了9幅手绘漫画。新民晚报也于22日刊登了诸玫琳的故事:

来源/202023日新民晚报

这是武汉前线护士的手,戴了8小时防护手套的手。

干皱,却美丽。

这双手的主人,叫诸玫琳,曙光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

 “要去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和爸爸妈妈商量过吗?90后的诸玫琳,是曙光医院首批援鄂团队里年龄最小的。当护理部同事这样问她时,她哽咽了,父母虽然不舍,但还是支持我去。爸爸说,你是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年纪又轻,也没结婚,就应该去报名。

新年,就在与病毒抗争的战役中来临。

诸玫琳所要工作的地方,是武汉金银潭医院北三楼重症病房。在疫情的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126日中午,刚刚结束防护操作的她就与同事一起上岗,接过了武汉同行移交的阵地”。

所有医护人员都要全副武装,把厚重的防护服一层层包裹在身上,穿一次平均要花20分钟。穿着防护服,体感闷热,稍稍走动就浑身湿透,体力消耗也远超平常。卸装更关键,耗时也更久。由于周围都是被病毒污染的物资,顺序稍有不对,就可能把自己暴露。诸玫琳说。结束工作后,每脱下一样,就要洗手消毒,她和不少队友的手,也因反复消毒过敏红肿。

为了避免增加感染几率,也为了节约防护装备,诸玫琳和其他护士在上岗前不吃不喝。装备穿脱太过麻烦,而且一上厕所,整套防护服就废了。病房里大多是用无创呼吸机、或用高流量氧气治疗的重症病人,多数无法生活自理,又没有护工及家属,一切都得自己扛。除了常规监测病情、静脉补液、呼吸机导管护理等医护工作,我们还要解决病人的生活护理,包括更换床单、病人饮食,以及呕吐、排泄物的清理。诸玫琳说:理解病人的惶恐、不安和无助,我们才能成为他们患病期间最温暖的依靠。

第一天,诸玫琳一直工作到凌晨1时,才与夜班护士交接好。其间,她里层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下班时脱下面罩,脸上尽是压疮;脱下口罩,已经全部湿透;脱下手套,手被汗水浸皱……

朱明德先生表示,向抗击新冠病毒的医护人员学习、致敬!他们如同英雄战士,奋不顾身战斗在前沿阵地。诸玫琳告诉记者,是自己做了几十年护士的奶奶,让她明白了这个职业对社会有用;而自己在上海建桥学院护理专业的恩师,则培养了她服从命令、默默奉献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