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浦东时报:白衣战士奔赴“战场” 一腔赤诚护生命——浦东医护人员援鄂十天记录

发布时间:2020.02.03点击:356

202023 记者:张琪

东方医院援鄂医疗人员。 东方医院 供图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护士长李冬梅,她支援的是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 七院 供图


除夕之夜,上海市首批援鄂医疗队出发,其中就有来自浦东8家区属医院的19名医生和护士。随后,大年初三,上海又派出一支纯护理人员的队伍,领队就是浦南医院的李晓静;大年初四,上海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发,浦东又有护士参战。如今,武汉的金银潭医院、武汉第三医院有浦东区属医院的26名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

为浦东健康撑起一片蓝天的仁济医院、曙光医院、市六东院在支援武汉的战斗中,堪比定海神针

援鄂日记 看见看不见的硝烟

隔离服、N95口罩、护目镜,他们工作的环境让人很难接近。我们只能透过医生和护士从前线发来的援鄂日记管中窥豹。

冯建军,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感染科主任,除夕之夜到达武汉。我们所在的金银潭医院,专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进场前,我对浦东19名医护人员进行了院感职业防护和环境消毒的培训。他说,浦东医疗队已经成立临时党支部,19名队员目前均身体健康,做好持久战的思想准备!病毒不走,我不归!

 “今天是128日,昨天下午1530分,我和医院另一位援鄂护士长殷敏燕一同进重症病区接班,在连续工作10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后,于今天凌晨1时许完成交班。公利医院护士纪艳艳的日记透露了一个细节:护士除了补液、推针、口服药等工作外,还要帮危重病人处理大小便,但她坚信一定能打赢这场硬仗,平安归来。

仁济医院的《查医生日记》已经连载到第八天,粉丝们都说:查琼芳医生就是我们的眼睛,看《查医生日记》比看连续剧都感动。

两地书 亲人深情藏在字里行间

短短的十天,援鄂医疗队队员们留在上海的亲人牵肠挂肚,几乎家家户户锁定CCTV-13频道关心着战信息。一封封手写的书信,传递着家的温暖。

周浦医院ICU护士长戴华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的老父亲激动不已,提笔写下一封信给女儿。信中说:我们是两代军属的家庭,应该有些血性,担当起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的使命。

1988年出生的许诗琨,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危重症科的一名男护士。131日,他收到两封家书,感慨万分。父亲的来信,为自己年轻时两次因工作疏于照顾他而表示愧疚。父亲在信中说:爸爸明天就光荣退休了,可以安心地给你们带孩子做家务;妻子笔下,却是另一番光景:乐乐就像个小大人,会监督爷爷奶奶戴口罩,还会看着大门不许我们出门,说外面有怪物,爸爸打怪物还没有回来,我们就不能出门。你知道吗,现在你是宝宝心中的大英雄!

让人泪目的瞬间 都是心疼

这深深的戴口罩的痕迹,这5厘米长的黑眼圈,这水肿的卧蚕,这就是咱们浦东援助武汉的第一批护士之一——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护士长李冬梅。李冬梅支援的是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面对的是最危重的病人,每一个班连续工作9个小时,期间不吃不喝,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当结束一个班次的工作,褪下防护口罩时,她的模样太让人心疼。

然而,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的小护士文佳看来,更令她心疼的是她的武汉病人:这些躺在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都拼命努力地想活着,想和家人团聚。这场病毒太残忍了,剥夺了很多人活着的权利。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让这场无情的疫情得逞,我们要消灭它,把我们的患者抢夺回来!

曙光医院心内科及心胸外科、CCU监护室护士长黄凤,被推选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第一临时党总支第六党支部书记,她里层工作服湿了干,干了湿,N95口罩脱下来里面全是水。汗水湿透了她的防护装备,却没有削弱她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30日,《东方网》直播武汉战,在镜头里,曙光医院董春玲胸前的党徽格外耀眼,让亲人泪目的是,为了工作方便、安全,她那留了多年的长发已经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