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传统保健体育从娃娃抓起 华佗养生古法焕生机五禽戏被纳入上中医新生必修课
发布时间:2019.12.09点击:349
2019年12月9日 记者:刘昕璐
上海观澜小学代表队带来气壮山河的《少年岳飞》、上海海事大学带来《叶问》向大师致敬、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排的《戏说五禽》更是以《功夫熊猫》的电影加以改编,呈现出五禽与邪恶的病魔抗衡过程的故事……通过武术与表演有机融合的“武术秀”这一武术艺术化创新模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正大放光彩。这一幕出现在昨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体育馆举行的2019年上海市学生“五禽戏·武术秀”的比赛现场。
五禽戏成上中医新生体育必修课
2019年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五禽戏创新发展论坛暨2019年上海市学生“五禽戏·武术秀”7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论坛上,专家介绍,五禽戏由东汉名医华佗创编,模仿虎、鹿、熊、猿和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利于五脏的保健,是中医传统养生功法之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上海中医药大学就通过挖掘、整理和传承,形成规定套路,并将其作为传统保健体育项目进行传播和推广。
目前,“五禽戏”课程已纳入上海中医药大学本专科一年级学生的体育必修课,二、三年级分别开设了2个班级的五禽戏教学,在校留学生群体里,也开设了五禽戏课程的教学。
如今,已有来自上海12所中小学近30位体育老师参加了第一期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五禽戏专题)师资培训班。今年暑期,五禽戏还远赴希腊雅典和西班牙巴塞罗那,为国外学员开展培训。上海市青少年健康教育夏令营、上海市中小学暑期武术夏令营等培训中也出现了五禽戏的身影。
激励学生修身养心悟做人道理
掌握功法只是五禽戏课程构建的第一个层面。五禽戏助人健身,也蕴藏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德育资源。体育部传统保健体育教研室主任冯金瑞举例,教授虎戏的动作,不仅教会学生动作要领,更要让学生学习理解虎戏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肝主人的心气,虎戏利肝,心气顺畅,人才有健康的心性。学生们则感悟,心平气和,情志畅通,面对社会的浮躁与复杂,更要学会收心。
有意思的是,除了课程建设,学校还成立了五禽戏文创工作室,新开发了五禽戏香囊、五禽戏科普视频等系列配套产品,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不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今年的进博会上,学校为进博会志愿者定制的激励徽章就是“五禽戏卡通形象徽章”。这套徽章也在各校际之间的换章热潮中大受学生们的追捧。
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蓉认为,五禽戏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新时代,为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素质教育,学校更要扎根中医药文化沃土,建设五禽戏文化育人体,打造五禽戏文化特色品牌,弘扬“大健康观”新理念。
记者了解到,为了构建上海市大中小学一条龙式的五禽戏传承教育体系,论坛上举行了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五禽戏传承学校签约仪式。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市浦东新区观澜小学、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外国语小学、上海市浦东新区东荷小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晶城中学等学校和机构,携手建设五禽戏传承基地,让五禽戏重焕生机,从娃娃抓起,推广中医运动养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