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青年报:新生家长止步宿舍区、报到区

发布时间:2017.08.29点击:394

2017年08月29日   A09版   记者:刘昕璐


上海中医药大学昨日迎新 用家长放手一小步换孩子独立一大步

“送了再送、凡事代劳”的陪同文化,已然成为开学季的一种周期性场景。昨天,上海中医药大学喜迎2017级新生的现场却吹来一阵清风。学工部明确立下一个规矩:新生家长止步宿舍区、报到区,希望家长用“放手”的一小步,换取孩子们成长的一大步。青年报记者在现场发现,除了有个别家长“溜”进宿舍楼帮助子女打扫、整理床铺外,绝大多数家长都由不理解到表示认同和支持。

 “家长止步新生宿舍”宣传板时刻提示让孩子自己来

上海中医药大学位于蔡伦路上,张江高科地铁站一出站,就有大学生志愿者热情相迎。根据引导,可以方便地乘上免费短驳车,只需5分钟车程就能抵达学校。现场,也有一些江浙沪新生,是由家长开着私家车送行报到的。

与大多数高校开学迎新现场家长忙着攀上爬下,整理床铺、挂蚊帐、放行李箱的现象不同,上海中医药大学明确对此说“不”。

原来,针对“95”后大学生家境多优越,而自理能力相对薄弱等现象,为更好地服务882名新生,培养学生自立意识,学校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并通过“新生群”等途径广泛予以了告知传播。根据学校方案,如无特殊原因,学生在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办理报到手续以及学生在宿舍楼宇整理内务等都不能让家长陪同。为了应对新生搬运行李的切实需要,今年,学校特地在宿舍区调整了男女生志愿者的配比。同时,为了方便家长休息,学校后勤广场上开辟了专门设置的休息区。

相信孩子自己能行 感谢志愿者的辛劳

“家长止步新生宿舍,杏林学子自我成长”,只见每幢新生宿舍楼前,都有这样的宣传语。让新生自己办理一次报到、搬运一次行李、平铺一次床单、打扫一次卫生……青年报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相对而言,家长可能更难做到这一些。

在宿舍区外,虽然已有“禁行”标识,但大部分手提行李的家长都是在志愿者的劝说下才止步的。上海学生陈康杰在妈妈、外公外婆的陪同下来到宿舍区,大包小包,显然一个人无法一次性提到5楼。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陈康杰提着行李箱上楼了。外公外婆不放心地直朝楼道里看着,倒是妈妈淡定许多,虽然也想看看儿子的居住环境,但是对这项“止步”措施还是十分理解。

“我也知道,儿子一个人上去整理是没问题的,高中时学工、学农,都经历过,我们也只是想看看求个放心。既然学校有这个措施,还是要配合的。”陈康杰妈妈说,儿子是护理专业的新生,所以,从开学第一天就开始锻炼有其必要性,“如果连自己都照料不了,将来怎么胜任护理的岗位?”妈妈说,等儿子打理好宿舍,他们一家再到学校逛逛,感受一下校园的文化氛围,对于宿舍环境只能靠儿子拍个视频给家人看了。

不过,也有个别家长趁人不备“溜”到宿舍里,帮孩子搭上一把手。面对记者的采访,正在宿舍帮孩子擦拭床板的黄爸爸和在放置衣物的黄妈妈不好意思地说,会马上离开的。“儿子毕业于延安中学,也住宿过,但做家长的还是想看看大学第一天的状况,能帮的就帮一把。”

看似“不近人情”却饱含关怀这是大学的“第一课”

看着学生和家长对于“止步区”举措的普遍认同,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蓉欣慰地说:“这是大学第一课。开学第一天,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志愿者的相互帮助,让学生独立完成报到、入住等流程,有利于形成独立自主的校风校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能力素养,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校方表示,倡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一直是学校构建全员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四自”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而大学新生独立自主报到是迈向独立生活的第一步,能否做到这一点甚至规定了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养成与否。学校希望以“四自”教育作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自立意识,因而,这一看似“不近人情”的独立自主报到恰恰饱含“为了每一位学生终生发展”的人文关怀。

除了以新生季作为着力点,学校表示,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自立意识同样如此,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重在新生季,但最终要赢在教育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当中。

据悉,上海中医药大学还将以“致未来的一封信”等形式教育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以激发学生独立自主意识,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