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中医大初步建成中医药国际标准化高地

发布时间:2016.10.18点击:355

20161018    记者:程媛媛

记者今日(18日)上午获悉,国际标准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 249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目前已发布国际标准7项,正在制作中的标准提案47项,实现了ISO领域中医药国际标准零的突破,明年预计还将发布10项国际标准。目前,国际上与中医药相关的3大国际组织(WHOISOWFCMS)及其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平台都设立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这意味着中医药国际标准化高地已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初步建成,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方面的领先地位已经确立。

明年即将发布十项中医药国际标准

随着中医药在全球的广泛传播,如何科学、规范、有效地使用中医药日益引起全球业内专家的关注。面临中医药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的缺乏已成为各国政府相关部门的一个管理聚焦点。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在这一背景下,20099月,国际标准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 249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正式成立,秘书处设在中国,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承担秘书处工作。

ISO/TC 249ISO日内瓦总部的领导下,通过TC 249秘书处开展具体的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澳大利亚前药品管理局局长戴维•格雷汉姆博士任ISO/TC249主席,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沈远东教授任副主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桑珍主任担任秘书长。ISO/TC 249现有37个成员国,其工作范畴包括:所有起源于古代中医并能共享同一套标准的传统医学体系标准化领域工作,涵盖传统与现代继承发展的两大领域,具体负责中药原材料质量与安全、中药制成品质量与安全、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及信息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并包括服务类标准。

据沈远东教授介绍,中医药的标准化工作,就是应用传统和现代的两种方法对中医药的理论、实践做出科学的总结并寻求出它们的规律,提炼出经验、形成共识。目前已发布的7项国际标准中包括一次性无菌使用针灸针、亚洲人参种子种苗、中药重金属检测方法、中药煎煮设备、艾灸器具以及中药编码系统等。桑珍还透露,明年即将发布的10项国际标准主要针对中药的安全和质量的控制,以及医疗设备等相关技术层面的一些标准,例如对板蓝根、党参、当归等药物中的农残量、重金属含量设置标准,这样的标准将有利于消费者获得比较可信和安全的中草药来源。

以标准化促进科创中心建设与发展

据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介绍,中医药国际化是我国的一项国家战略,而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是实施中医药国际化的基础。上海中医药大学历来把“世界著名,国内一流”作为办学方针,“中医药国际化”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实践平台。去年6月,中医大以ISO/TC 249秘书处为核心,整合了大学在中医药标准化方面的资源,成立了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所,成为各类中医药标准研发和制定的平台。该研究所在管理和标准研究上将中医药的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有机地联系起来。至今,已发布和培育各级各类标准40项。

ISO/TC 249之外,上海中医药大学还承担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 11)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项目,这是传统医学第一次进入WHO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它象征着传统医学纳入了国际主流医学管理体。201412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FCMS)标准化建设委员会也落户上海中医药大学,负责和参与“世中联”国际标准的发展规划和制定发布工作。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并以标准化促进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上海中医药大学坚持“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一流的大学做标准”的理念,将进一步做强做大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平台。在“十三•五”期间,上海中医药大学将以“三个国际组织平台为核心”建立“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院”,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注入新的内涵。以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促进和引领上海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使中医药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链接】

19461014日,中、英、美、法、苏共25个国家的64名代表集会于伦敦,正式表决通过建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014日这一天也被选定为世界标准日。国际化标准组织(ISO)是一个由全球各个国家标准化机构组成的世界范围的联合会,现有163个成员(国家/地区)。ISO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权威的非政府性国际标准化组织,有“技术领域联合国”之称。ISO国际标准确保了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高品质。ISO国际标准涵盖几乎所有行业,包括农业、建筑、工程、制造、医疗、交通和信息技术,有助于企业进入新的市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公平竞争,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