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上海观察:刮痧火罐板蓝根要有ISO国际标准了!明年起发布量成倍增长
发布时间:2016.10.18点击:382
2016年10月18日 记者:徐瑞哲
摘要:目前正在制作中的标准提案达47项,今年已提交新提案35项,其中上海主导的提案有7项。
在“世界标准日”之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诞生70年了,而中医药首个ISO标准还只有“3岁”。不过,“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 249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8日在沪透露,在前3年发布的7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基础上,明年预计再发布15项左右的中医药国际标准,其中涉及板蓝根、当归、白芍以及丹参等大宗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的安全与质量控制,以便在日趋全球化的中药市场贸易中,让消费者获得更为可信可靠的草药来源。
ISO是世界上最具规模和权威的非政府性国际标准组织,现有163个成员(国家/地区),有“技术领域联合国”之称。ISO国际标准涵盖几乎所有行业,包括农业、建筑、工程、制造、医疗、交通和信息技术,然而中医药领域却是长期缺位。而推进中医药国际化战略,中医药国际标准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门世界通用的“标准语”。
为此,国际标准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TC 249)正式成立,并在国际竞争中将秘书处设在中国,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承担秘书处工作,现有37个成员国或地区。ISO/TC249主席、澳大利亚前药品管理局局长戴维•格雷汉姆博士认为,传统医药标准正备受挑战,因为这些医药源于自然物质,而且这些物质的纯度和疗效也各不相同。“这也是为什么标准在这个领域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保证患者享受到一致而得当的治疗。”
37个成员国(地区)分布
TC 249副主席、上海中医大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沈远东教授透露,自2014年起,ISO首个制定中医药标准的委员会已发布的中医药国际标准,包括:人参种子种苗、一次性无菌使用针灸针、中药煎煮设备、艾灸具通用要求,以及今年发布的中药编码系统(第一部分:中药编码规则)、一次性无菌使用皮内针等相关标准。对于中医药国际标准带来的效益,沈远东举例说,比如“华佗牌”针灸针出口贸易同比增加了30%;中药煎煮设备贸易也同比增加15.2%。
万事开头难,此前中医药ISO标准的“节奏”是每年两三项,而明年起标准发布量将成倍增长。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获悉,目前正在制作中的标准提案达47项,今年已提交新提案35项,其中上海主导的提案有7项。TC 249秘书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桑珍主任透露,2017年上半年起,除继续发布中药编码系统的饮片编码、配方颗粒编码等部分外,其他新标准还涉及红参工业化生产工艺一般要求,三七、五味子、丹参等种子种苗,以及刮痧器具、医用抽气式火罐、计算机舌图像分析系统、脉象压力传感器等传统与现代的中医软硬件。
国际标准制定进展
目前,除ISO/TC 249外,上海中医药大学还承担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 11)的“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项目,这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医学第一次进入WHO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意味着传统医学纳入了国际主流医学管理体。此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FCMS)标准化建设委员会也落户上海中医大。至此,国际上与中医药相关的三大国际组织:WHO、ISO、WFCMS及其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平台都在此设立。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教授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一流大学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