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为你看病的,除了医生护士,还有“第三种人”
发布时间:2016.09.18点击:64
2016年9月18日 记者:徐瑞哲
摘要:当今医疗越发倚重工学装备与相应人才,在国际上“临床工程师”的欧美和日本两大认证体系已发展20多年,而我国这个职业还没产生,各方为此共推技能培训与注册制度。
从心脏直视手术中使用的人工心肺机,到维护肾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血液透析仪,再到抢救呼吸困难患者的人工呼吸机等,这些医疗仪器和设备一旦坏了真是性命交关,而且医生和护士都无法完成快修和维保。
今天(18日),事关这类“临床工程师”的议题被摆上台面,中国专家在四年一度的亚洲临床工学论坛上呼吁,国内医疗机构尽快建立起一支“临床工程师”队伍,因为医院里治病救人的,除了医护人员还有这“第三种人”——他们作为一个独立职业,在欧美和日本已发展了20年之久。
美日甚至东南亚均已体系化
事实上,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大批高技术含量的新型医疗器械被越发广泛地用于临床,无论诊断和治疗都越发倚重工学装备与相应人才,特别是那些“特别要命”的仪器和设备。至上世纪70年代初,欧美许多国家就指出“医院里也要有工程师”的重要性,并于1975年前后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制。
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了解到,目前国际上关于临床工程师认证的体系主要有两个:一是欧美体系,二是日本体系。目前在我国已有机构开展关于欧美体系的国际临床工程师认证工作,但为全英文考试。而东南亚地区部分国家基本上都是参考日本的认证和培训体系,并建立了符合自己国情特色的体系。
在美国,绝大多数医院设立了“临床工程部门”。其主要工作和职责包括:参加医院设备的规划和论证,购置中的选型和谈判,到货的安装、调试、验收、索赔,以及使用中的操作指导等;当然,他们的日常工作在于维护和修理医疗仪器和设备,甚至根据临床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设计、改进、更新和研制,将新技术新成果转入临床服务。除了这些技术活,临床工程部门还承担不少管理工作,包括设备档案资料管理、使用率管理、折旧管理、计量管理、安全风险管理等。同时,他们提供院内技术监督,参与医疗事故调查,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等。
据介绍,美国临床工程学会(ACCE)成立于1991年,自2002年开始全美统一由ACCE负责对各医疗机构的所有临床工程师和临床工程技师进行上岗资格认证。
再看日本,日本公益社团法人、日本临床工学技士会会长川崎忠行教授在论坛上表示,“日本临床工学技士”已步入成熟期。日本社会各界人士曾纷纷要求,国家培养一批既了解医学知识、又掌握工程技术的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临床一线,承担与患者生命安危直接相关的医疗仪器设备的操作、维保和管理工作。经过日本有关学会和团体多年共同努力以及厚生省支持,国会终于在1987年通过了《临床工学技士法》,明年这部至今已修订6次的法律将迎来颁布实施30周年。根据此法,日本建立了临床工学技士的国家资格考试制度,并在全国医院中设置了“临床工学技士”职位,确立了其社会地位。
国内这个职业未诞生正推进
“在中国,临床工程师这个职业实际上还没有产生,但各方均在推动这一进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王广志表示。
而在上海市卫计委中医药传承发展处处长张怀琼看来,国内临床工程师并非没有,只是处于一种不成系统的零星分散状态。他早年曾在沪上某医院“意外发现”,不同于其他医疗机构,从医疗装备采购开始的全流程,不是只有医学背景的人员在操作,这些装备的维修和保养也不只是由第三方厂商来提供,而是有一个团队专人负责,他们甚至可以根据医院特色和病人需求对装备做出一些小改进。但从普遍意义上讲,我国医疗机构确实没有相关的部门建制与队伍保障。
总体而言,我国临床工程师队伍素质仍偏低,在人员的质量和数量上都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有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医疗系统中的临床工程师大多为非专业人员,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凤毛麟角,甚至很多医院采用电工、技工等转业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难有较大专业发展,因此大多数医院设备科的工作只停留在设备安装验收、故障维修及报损评估等,缺乏对设备购置前的考察评估、使用中安全性有效性的管控,而维修保养中的事前维修及主动维修均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多个省区开设了面向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卫生人才评价考试,但在国家职业分类中,没有这个种类。至2014年,中国医师协会成立临床工程师分会,在首届会议上强调要注重培训、考核评估,并研究试推资格认证。今夏,首届临床医学注册工程师资质认证技能考试在苏州举行,由三方联合发起——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工程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临床工程师分会,开始面向全国开展认证考试。
王广志认为,应进一步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实施符合国情的临床工程师工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使临床工程师成为一个规范的正式职业,这对提高我国临床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从大阪来到上海的这届论坛,主题设为“传统医学与发展中的亚洲临床工程”。对此,主办方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副校长胡鸿毅教授表示,事实上中医诊疗设备几十年来有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中医临床工程师缺乏,严重制约了现代化中医诊疗设备在临床中应用。在国内,上海中医大首创以中医服务为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中医临床工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走在了国内中医院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