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新闻晨报:国际化教育:对接需求,提升能级

发布时间:2017.12.22点击:174

20160510   版面:C02专版   记者:董川峰
  中医药大学因其特殊的专业特点和独具优势的市场吸引力,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占有优先发展、特殊发展的地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海外发展已经从初期单纯和碎片化的中医药教育输出,逐渐向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学科专业建立优势互补的长效合作交流机制转变。
  校长徐建光表示,以中医药传统领域的优势为纽带,通过寻求国际学科专业“领跑者”,进一步带动和提升中医药核心学科,尤其是健康服务新兴学科建设,弥补学科发展短板,实现国内相关学科的发展能级得以系统提升。
 
  中药学领域:
  与世界一流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奥克兰大学、巴黎五大(巴黎笛卡尔大学)开展中药学—药学研究生交流培养项目。
  医学人文领域:
  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合作建立首个中医医学伦理学联合研究中心。
  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里昂第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合作开展人文医学教育与研究合作项目。
  研究性医院领域:
  曙光医院与400年历史的巴黎PitieSalpetriere医院合作开展营养和代谢病临床科研与人员培养等。
  康复医学领域:
  与美国匹兹堡大学、杜肯大学、克瑞顿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日本大阪滋庆学园合作开展康复学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培养项目。
  护理学领域:
  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
  公共健康领域:
  新西兰梅西大学,日本川崎学园、中村学园合作开展营养学本科专业建设。
 
  到202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将有40%的核心课程将使用海外精品课程版权;50%的学生拥有1次以上的海外访学、实习经历;70%的主干学科有稳定的海外合作中心;100%的中青年教师具有海外工作和教育经历,通过国际化的教育,让“每个学生教师都成为中医的使者”!
 
  借力海外平台的“互联网+中医”
  上海中医药大学借力学校已有的海外合作平台推动“互联网+中医”,让中医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目前,学校的多个专家团队正聚焦:“自查+轻问诊”的可穿戴设备、“零距离”的远程医疗和慕课系统、“智慧云”的健康社区模式、“连接一切”的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的循证研究,推出了“云中医APP”、“健康镜”等新型设备和行业标准,形成了e健康“健康文化引导、家庭自我管理、移动物联支持”三位一体的中医健康服务新模式。牵头国内近20家院校,建立了国际中医药课程共享联盟。
  通过已有的海外合作平台,这些创新的理念、课程、产品、服务,甚至标准,得以在广阔的国际舞台上闪亮登场,为地球村的居民带来传统而又时尚的中医健康服务,也为中医药健康服务研究建立覆盖全球的大数据信息网络。
 
  留学生教育规模
  中医大2015年全年来华留学生中长期生达1347名,包括各专业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和汉语学习学生,他们分别来自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及大洋洲近50个国家。
  中医大实施多年的本科生学业成长导师制,从2015年开始覆盖到了本科留学生。学校挑选了一批各类专业背景并且均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的学历或高级职称、自身素质优秀、工作认真负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的教师,或有着教师资格的行政人员,组建成了留学生学业成长导师团队。留学生新生中的90%以上学生申请并得到了本科生学业导师的指导。
  中医大自2012年创办全英文授课的中医学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办学已逐步成熟,第一届学生即将进入临床开展实习。基于全英文授课专业课程建设的全英语课程,已有16门进入了上海市全英语示范课程建设的行列。
 
  对接国家战略  拓展空间地域布局
  学校的海外布局始终以对接国家战略为责任,以中医药发展大局为前提,务实稳健地开展中医药海外发展布局。
  2015年,“一带一路”首个卫生合作项目落户捷克,“中国-捷克中医中心”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与赫拉德茨市医院合作开办的。这个以政府部门主导的海外合作项目,致力于中医领域治疗方法的研发、培训和临床试验,为捷克及周边国家提供中医治疗方案。而且设立了中医传统文化展示区,在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同时,向捷克民众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与马耳他大学合作开展的针灸与中国文化硕士项目,20159月首批招收了7位学生,我校承担了6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我校教师的授课受到了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