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观察:95岁朱氏妇科三代传人:每周三诊,生命怎可马马虎虎
发布时间:2017.12.22点击:2387
2016年4月28日 作者:徐瑞哲
摘要
从医75年的朱南孙至今坚持每周出诊3个上午,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她对每一位病人都报以笑容,她们也都管她叫“朱奶奶”。
今天,95岁的全国首批名老中医朱南孙,拄着一根拐杖,独自上台接受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颁发的从医75周年荣誉证书。20岁便开始代父从医,这位朱氏妇科的第三代传人,这“医生医世”比自己所在大学60年历史还长,她至今仍然坚持每周出诊3个上午,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朱南孙对每一位病人都报以笑容,因为她懂得病人的苦痛,病人们也都管她叫“朱奶奶”。
为了学西医的三叔之问
朱南孙出身中医世家,祖父是朱南山、父亲是朱小南,她是朱氏长子的长女。因深得祖父和父亲喜爱,他们给她取名“南孙”,希望她能像孙子一样继承家学。
正好在100年前,1916年,她的祖父朱南山从南通合兴镇,经过崇明岛,来到大上海,统治内、外、妇、骨伤科,晚年尤擅妇科。1933年,朱南山在北京西路长沙路自建诊所“南山小筑”,并自拟《妇科十问口诀》,奠定朱氏妇科基石。
80年前的1936年,朱南孙还只有15岁时,祖父创办新中国医学院并附设新中国医院,上海滩上的杜月笙也成为校董之一。近代中国众多医林名宿,皆出于这座中医学府。朱南孙回忆说,“祖父的诊所在贫民区附近,穷人都是生了大病才来看医生的,因此祖父的用药分量很重,一剂、两剂就看好了。”“朱一帖”由此扬名。
那个年代,通常女孩子学中医的很少,朱南孙学医时已经18岁,刚好高中毕业。于是,她在新中国医学院读了4年书,毕业了以后跟师父亲,出诊什么的都跟着他。可朱南孙的三叔对她说:“中医有什么好学的,你一定学不好。”这个三叔是新中国第一批留美学西医的,他的话反倒让朱南孙下了决心学好中医。
如今,朱氏名门之家,不少亲戚定居海外,时常邀请朱南孙到国外居住。她每次赴美探亲,因其名声在外,上门求医者络绎不绝,甚至有人重金挽留她在美行医,但朱老坚持自己事业在中国,“那儿有好多学生、好多病人等着我”。
首次问诊教训刻骨铭心
朱南孙至今清晰记得她的第一次问诊,因为那是一次堪称严重的教训。
她回忆说:“我大学刚毕业,曾有一次父亲门诊看完就出诊了。那时候已经下班,我就住在诊室里面,突然来了一个女的,是被抬上来的,看上去病得很严重了,那我当然要给她看了。我伸手去摸病人的肚子,没想到越摸病人越喊痛。当时她月经周期刚刚过了几天,我辨证认为是月经不畅,不通则痛。我就用活血化淤的药物给她治疗。”
朱南孙也有点生怕失误,叮嘱病人次日一早再来。过了几天,病人的丈夫又来到诊所,说妻子出血多了,肚子不疼了,还要朱南孙再开点药。
这时候,朱南孙才知道,女病人已经怀孕了,用活血化淤的药反而让她流产了。还好,这名妇女已经有3个孩子,本来就不打算要孩子。
此事造成的触动很大。“人命至重,不可粗枝大叶。”父亲严肃地对她说:“中医的四诊八纲、望闻问切一定要仔细,辨证一定要准确!这次是你幸运,以后如果这样是要闯祸的。”
朱南孙深刻反省,不但要问过去病史、过去的生产史,过去什么也都要问,不问如何看得好病,“一个生命呀,怎么可以马马虎虎?”
事实上,祖父《妇科十问》早已说明问诊之问的重要性。“一问年月二问经,及笄详查婚与亲,三审寒热汗和便,四探胸腹要分明,头痛腰酸多带下,味嗅辨色更须清,五重孕育胎产门,崩漏注意肿瘤癥,六淫七情括三因,八纲九候祖先问,本病杂症须弄清,十全诊治方得准。”从此,朱南孙真正铭记于心,“很多情况病人甚至不愿讲,但更要问到家,生理、病理还有心理”。
终身之义,看病带徒两不误
岳阳医院名医特诊部,曾是上海滩第一座带电梯的花园洋房。在这里,作为上海中医大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终身教授,朱南孙的终身之义就是活到老、教到老,照旧看病带徒。
看病时,她身边总有许多学生,在每一次病例讨论中传授心得。如今,朱氏妇科的多位第四代传人中,既有中医大的名教授,也有一号难求的名主任,还有在海外行医的名中医。她这样告诉学生,“学问学问,你要学就要问,你问了以后,我才能告诉你,你就你学到了,就是这样”。
她喜欢用亲身经历来带教学生,像自己以前刚学的时候,像自己叔叔的那个问题“你学得好吗”。她自言,“我现在虽然学得不好,但是我学到九十几岁了,还在为病人服务,我们中医的传承方式就是这样的手把手带的。”
在朱南孙看来,跟师学上30年,学生的体会就会不一样了。比如,学把脉最重要的就是亲身体会。以怀孕的脉为例,“我们叫滑脉,好像珠子在这个盘里面滚,它跟闭经要区别开,闭经这个脉细软、细缓,搭上去这个脉没有力,但是怀孕的脉就很有力。”
对于自己的健康,朱南孙觉得在家里也无聊,看看病反而精神可以加强一些。“人是要动的,不能一直休息,动才有力量。养生之道也没什么,也是平平常常的,”她说,“人就要活得潇潇洒洒,不要太累,不要太闲。”
在她看来,现在人们工作很紧张、压力大,所以有的人睡眠不足,造成不孕不育。她告诫说,这个情况要改变过来,过劳以后的身体就是中医讲的虚,气血不足当然功能就降低了,所以“把平时工作安排好,不然睡眠不足的话,就是怀上了,质量也不会好”。
许多曾经的病人都祝“朱奶奶”健康。一位名为ABAO的病人留言说,5年前因习惯性流产,对于怀孕生子这事,认为简直是天底下最难的事,银行工作忙、压力大,连看病时间都没有。“朱医生给我搭脉开药,让我放宽心,好好调理身体,把‘土壤’养好了,脸色红润、气色好。”现在,她儿子已经4周岁,聪明伶俐。“从怀孕到保胎,一路走来,如履薄冰,刻骨铭心,生命因你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