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中医诊所开办门槛降低相应监管要求更该从严
发布时间:2017.12.22点击:47
2016年03月06日 版面:A6 记者:张炯强
中医诊所开办放开了。根据国务院下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文件透露,今后国家将大力提倡基层建立中医诊所,“举办中医诊所的,将诊所的名称、地址、诊疗范围、人员配备情况等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许可制变成了备案制,且无需配备相应医疗设备,这意味着投入一笔小钱、拉几名中医,就可以开办一家中医诊所了。那么,今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街头是否会出现无数个中医小门诊?老百姓走进这些中医诊所“望、闻、问、切”或针灸推拿,医疗安全谁来保障?
门诊可以开监管必须严
“中医诊所开办的门槛是降低了,但相应的监管不会降低要求,相反会更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薛迪如此解读这项新政策。这位公共卫生安全专家指出,中国很大,不同地区的情况不同,因此,在不同地区实施这项政策时推出的细则也不会相同。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医疗资源薄弱,有些人员具有“祖传秘诀”、拥有一定的中医药技能,允许他们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后,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这对于补充基层医疗资源非常重要。但是,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大中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对于开放中医诊所,要有另一番理解。
薛迪指出,近年来,大城市里诸多所谓的“养生会所”、美容院纷纷开设中医保健服务。对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作了批复:很多养生保健会所打着中医的旗号提供的针刺、刮痧、艾灸、经络疏通等保健服务,都是非法行医。与此同时,在中医医疗监督工作中,还经常发现以中医药的“预防”“保健”“养生”“气功治病”等为名义,或假借中医理论开展培训、讲座、体验等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中医诊所放开了,违法违规的会所、培训是否会改头换面,卷土重来?薛迪认为,这就需要医疗监管部门加强监管,诊所可以开,但从事中医治疗必须具备一系列资质条件。
规范及安全才能获信任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李征宇认为,首先应该看到,开放中医门诊是发扬中医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必要选择。截至2014年底,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现在许多西方国家都开始重视中医的作用,谋求与中国的合作。但是,反过来,近年来在国内一些地区尤其是一线城市,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现象,学中医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些大医院的中医门诊形同虚设。
李征宇表示,中医门诊的开放,可以让更多老百姓对中国传统医疗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但前提是规范、安全,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接受中医、信任中医。李征宇十分了解大城市中针灸推拿的乱象,“经常有病人找到我,在美容院艾灸、刮痧出了问题。”门诊中几乎每天都能见到腰病、颈椎病患者,有的曾进行不正规的按摩治疗,小病治成了大病。
除加强监管,李征宇表示,希望此次放开中医门诊的改革,还能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现在,一名从医的针灸大夫经历多年的专业学习及训练,学成之后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还不如擦鞋的费用高。比如,社会上的养生会所做一次艾灸、按摩或刮痧都要几百元,唯独医院里限制医生扎一次针灸十多元,拔一次罐十多元。这样低标准的定价没有让中医的价值显现出来。李征宇认为,如果开设中医门诊,也应适当放开中医医疗技术服务价格,使“以药养医”转变为“以技养医”的竞争模式,可大大增加中医大夫的热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