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筋骨理论与治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2.11.30点击:614


筋骨理论与治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立项,2010413日启动建设,2016119日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检查验收,正式挂牌,2021年在全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阶段评估中获得优秀。

实验室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由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学科共同建设。以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骨退行性病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脊柱病理肾骨相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专科(颈椎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科研三级实验室(脊柱病理)以及上海市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等为主体,体现了“科研-教学-临床-转化-推广”五位一体模式。

实验室围绕“慢性筋骨病”这一具有国家重大需求的重要科学问题,根据我国疾病防治的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结合本实验室的优势、中医特色和筋骨理论与治法发展的现状,形成下列4个研究方向:

1)中医药防治脊柱筋骨病的应用与基础研究;

2)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筋骨病的应用与基础研究;

3)中医药防治骨炎症、骨免疫、骨肿瘤的应用与基础研究;

4)“肾藏精”“肾主骨”理论指导延缓骨衰老的创新研究。

实验室的学术定位于在研究病因病机、发病机制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诊断与中医药防治手段,开发创新中药新药,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医药诊治方案,为“筋骨理论与治法”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体系和协同创新平台。

实验室主要以慢性筋骨病(退行性脊柱病、代谢性脊柱病及炎症性骨与关节病以及骨肿瘤疾病)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以中医气血、藏象、津液及经络、经筋、痹证、筋骨理论为指导,采用“调和法”(调和气血、补益肝肾)、“调衡法”(调衡筋骨、恢复平衡)及“益气化瘀补肾法”防治慢性筋骨病。在深入探讨慢性筋骨病发病机制的同时,逐渐深化“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并祛,内外兼治,筋骨并重,脏腑调摄,动静结合,身心同治”的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的科学内涵。

实验室面向临床实际,以中医药为体,现代科学技术为用,将现代疾病疗效与中医整体改善生命质量的评价相结合,发扬中医药治疗现代慢性筋骨疾病的临床优势,在明确中医药疗效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医药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在不断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同时,创新发展中医药理论。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指导中医骨伤科学临床实践、新药研发、治疗方案构建、中医理论创新、临床疗效提高,促进我国中医药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