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网
|
5月10日,我校针灸推拿学院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举行党建联建签约仪式,同时举行上海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挂牌仪式。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蓉,上海市教委学生处副处长周红星,浦东新区卫健委组织人事处处长杨小红,上海张江(集团)副总经理、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团董事长王凯荣,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剑鸣,上海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培训部主任程传熙,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添智、院长刘卫东、党总支书记兼院长助理蒋尔鹏、原院长顾问殷志发,我校学工部、针灸推拿学院相关负责人,以及受聘导师与学员代表参加仪式。
刘卫东致开幕辞,并介绍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的概况和特色。他表示,医院在上海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后将继续向研究型医院迈进,不断提升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使参加实践的学员们有更多获得感。
蒋尔鹏回顾了过去5年医院与针灸推拿学院合作建设实践育人基地的历程。双方在学科平台建设、人才培育、职业价值培养、职业能力提升、医疗合作和就业促进等方面开展了丰富有效的实务工作。他表示,今后将继续深入探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医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力争通过2年的建设期,将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建设成为教师能力培养基地、人才培训基地、教育教学改革基地和社会服务基地的综合体,探索培养扎根中国大地、具有国际化视野及全球医疗执业能力、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
现就职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医疗业务部的赵燡晗是我校2022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她在发言中感恩母校的关爱与培养,感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提供的专业、开放、团结、包容的工作环境,并勉励学弟学妹们珍惜学校创造的实践教学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本领,始终将母校“勤奋、仁爱、求实、创新”的校训作为工作学习的指南。
2018年7月起,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岐黄育人校外实践基地,与针灸推拿学院结对共建。5年来,双方在学校“跨界协同育人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的平台上,以“充满医学人文气息环境下的职业精神培养”“多学科合作联合诊治疾病平台下的职业意识培养”“全球先进的临床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胜任力提升”三大板块为特色,开展了多项职业生涯教育及社会实践、就业促进、学术交流工作,探索“价值-知识-能力”一体化培养的实践教育模式。2021年荣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上海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校外实践基地”。
建立双方互聘导师机制,促进双方融会式发展。学校与中心为互聘、特聘导师颁发聘书。
针灸推拿学院推拿治疗学教研室青年教师姚重界、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国际医疗部主任夏寒松,以及张剑鸣作为受聘导师代表发言,表示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力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为全面培养新时代卓越中医药人才不懈奋斗。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央31号文件精神,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与我校针灸推拿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建联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共育,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推动作用,更好地肩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5方面责任。
中共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总支部委员会与中共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党总支部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签署《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党建联建协议书》。
王凯荣代表上海张江(集团)、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对揭牌与签约表示祝贺,表示集团将进一步服务园区的企事业单位,推进双方沟通和合作,为完善张江科学城生命健康产业生态,打造世界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搭建平台、做好服务。
杨小红代表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祝愿双方站在新的起点,党建联建再上新台阶、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学科发展实现新跃升、服务社会展现新作为。她希望双方充分发挥医院与高校协同就业育人功能,充分利用医校联动特色优势和优质资源,共同推动构建立体化、复合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为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输送生力军,既培养了高质量中医药人才,又推动了医院高质量发展。
朱惠蓉代表学校党政班子,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张江(集团)各位领导的关怀表示诚挚的感谢,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受聘的导师们,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着力提升培养新时代中医青年的职业精神、职业意识与职业胜任力,传承发展好中医药事业。二是以党建联建为契机,整合党建资源,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打造党建品牌,构建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新格局,做到党员教育齐抓、党建经验共享、工作机制共建、服务活动共办、党建引领共联。三是希望学院和医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对标对表,共同培养一批爱国明理、自信自立、胸怀天下,立志提升中医药话语权与全球医疗服务的卓越中医药人才。
周红星代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希望双方以基地挂牌和党组织共建为新的里程碑,继续深化交流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要健全组织机制,共同培养一支品德高尚、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共同建设一批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践和教师挂职锻炼所需的场地、设施、设备,共同开发一批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律且与专业培养方案有机结合的实践和挂职项目,从而切实服务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技能提升。二要体现办学特色,要遵循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及卓越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持续为提供足量的实践与就业岗位。三要加强经验总结,形成一套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行之有效且富有显示度的建设方案,争取成为全市、全国的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校外实践基地的成功样板。
仪式后,上海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培训部主任程传熙、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中医科主任曲晓璐分别作主旨报告,内容围绕医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和中西医多学科协作模式下诊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实践。
我校始终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通过全过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方位建设岐黄育人实践基地、书记校长访企拓岗等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结合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朱惠蓉带领学生工作部(处)和针灸推拿学院负责同志及学生代表,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专题,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开展深入调研,并针对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择业观教育,校外实践基地资源共享等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针灸推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