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100周年

竺炯: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党史学习心得体会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副院长 竺炯

202142911时许,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搭载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短短100秒,揭开了中国空间站全面在轨建设的帷幕,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又一辉煌时刻。

虽然自己未能亲历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但搭载了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她踏上一飞冲天的不归征途前,机缘巧合中确曾有过近距离的接触,留下了永恒记忆的合影。

虽然已经成为了一名医务工作者,但40年前作为懵懂少年的自己参加首届青少年宇航夏令营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整整四十年,作为一名航天爱好者,从侧面见证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沧桑与腾飞。

翱翔九天,是人类长久的梦想,中国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神仙御空的传说,也有明朝万户飞天的悲壮,近代冯如造飞机的探索。但中国航空航天的真正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戊戌变法、洋务运动,是中国人放下天朝大国的狂妄,睁眼看世界的开始;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内有军阀纷争,外有强敌侵辱,实业救国、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等等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虽然有号称“中国空军之母”的宋美龄领衔成立航空委员会,但千百名中国第一代飞行员精英在抗日战争中几乎损失殆尽,近代的中国航空事业只是仰人鼻息,直到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无畏的中国志愿军飞行员如王海、张积慧、刘玉堤等打出了中国的赫赫军威,使年轻的中国空军傲立于强国之列,向全世界再一次证明,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啦!

历尽磨难的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主席等第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居安思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随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两弹一星”工程成功实施,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也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以邓小平总书记为主的第二代领导人带领下,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航天事业逐渐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进行载人飞行;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正式启动,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升空;2012年“嫦娥三号”登月成功;2020年“嫦娥五号”完成登月采样并返回。2020年中国火星探测计划“天问”启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发回高清火星图像。中国空间站计划“天宫”,2010年启动,已完成航天员太空行走、飞船对接等,此次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是正式建设空间站的关键一步。

中国航天,百年磨剑,是中国的又一张重要名片,中国的航天发展史是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缩影、是反映新中国史的缩影、是反映改革开放史的缩影、也是反映党史的缩影,新中国是其真正发端,十年动乱让其停滞艰行,改革开放促其化茧成蝶,新纪元得以一飞冲天。

作为一名旁观者回顾中国航天发展历程,结合党史学习,使我深有感悟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学史明智,鉴往知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美好的今天。回顾中国漫漫五千年历史,虽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但并不能实现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真正平等、真正幸福,只有始终坚守为民谋福、执政为民初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建立的新中国,消除了阶级等级,实现了各民族平等共处、各党派民主协商的大同社会,使最广大的人民获得了真正美好幸福的生活,使中华民族站起来、强起来。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历史记录者奋斗的辉煌,也指引着未来的方向。

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就是最有利证据。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当年多少饱尝弱国之辱、家国之耻的有志之士义无反顾归返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多少学有所成的精英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的国防事业默默奉献;多少有志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支边支疆。他们都有共同的信念,为了建设美好的新中国,为了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短短的中国航天史中浓缩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习党史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知史爱国,知史爱党。飞天之梦,儿时梦想。以史鉴今,得悟至理,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中国航天人以平凡造就非凡,以无名成就有名。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要通过党史学习、四史学习,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信仰信念信心,牢记初心使命,把信仰信念信心转化为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实际行动,无私奉献,积极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