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庆祝建党100周年
|
研究生院副院长 葛芳芳
2月20日,党中央召开了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决策。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应该对党史进行充分细致的学习,从思想层面不断丰富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意志。
学史聚神,不忘初心,奋发砥砺前行
中国共产党史,是我党一百多年来的艰苦奋斗史,也是每一位共产党人在风雨中磨练意志的卓越成长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对党所走过的道路、经历的复杂斗争、遇到的艰难曲折、经历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都作了恰当的梳理和反映。尤其是集中叙述了党领导人民所干的三件大事:一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并在曲折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是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雄辩的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中国奇迹、中国经验日益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仅为目前处在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增强信心和鼓舞,而且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折射过去,也可以昭示未来。学习党史,让我们时刻不忘老共产党人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也让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使命和任务。更要珍惜当下,不负流年,做到学史爱党,知史爱国,明史奋进。
学史明理,坚守本心,筑牢政治防线
以史鉴今,无论是建党之初的红船精神,还是革命战争时期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或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女排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党史的每一篇章都是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答案的生动诠释,鲜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明确昭示了当代中国的精神底蕴是我们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性内容。坚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能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营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具有震撼人心、塑造灵魂的作用。要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劳动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020年,在同新冠肺炎疫情进行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惟有延续好百年党史精神谱系,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学史践行,修身养德,坚持与时俱进
学习党史,就是要坚定信仰,做一名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的合格党员;学习党史,就是要感悟红色文化的激情与内涵,领悟初心,让精神与信仰散发恒久的光芒;学习党史,就是要弘扬中国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相协调。
“一孔窑洞、一盏煤油灯、两箱图书、一片热土”,这是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的缩影。基层的历练成为习近平同志那一代人的宝贵财富,时代要求他们在艰难困苦中体味人生成长的真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今天虽然没有战争年代生与死的考验,没有建设年代匮乏与贫穷的难题,但事业的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同样是巨大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赋予我们新的担当、新的作为,要求我们勇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的召开,意味着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启动,这轮改革的指向已然明晰,即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从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的局面到如今研究生教育规模空前强大,我国的教育事业经历了不平凡的过程。教育是国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从初级教育到高级教育,都从不同层次为国家建设输送知识性与实践性的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承载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的精神,抓牢“四为”这个方针,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强化政治导向;抓实教育质量这个生命线,提升教育能力;抓好导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提升培养水平;抓深创新这个动力源泉,改革育人体制机制。培育杏林学子“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新时代的号角正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需要着我们。我们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魄力去奋斗,国家才会更好,民族才能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