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

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青海路门诊部党支部开展“秉初心,学四史,游静安”主题党日活动

记忆里的丰碑,行走中的党课

青海路44号,1936年建成的花园住宅,是我校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特诊部,一个有历史、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周边蕴藏着深厚的红色基因,石库门里一座座丰碑,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素材。青海路门诊部党支部创新学习模式,让党员骨干成为党课教师,认真搜集学习素材,规划行走路线,开展“秉初心,学四史,游静安”活动。开放式的党课也让每位党员体验了一回沉浸式学习模式,在每个参观点都会有不同的党员来为大家介绍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发生的故事。更多的细节内容从他们的讲述中被层层剥开,更加了解了这些红色地标在我党创建时期所经历的不易和上海这座城市的革命精神。

从青海路门诊部出发,党课从医院门口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代表联络点的故事开始,走过热闹的吴江路,穿行焕然一新的丰盛里,参观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浏览八路军驻沪办事处旧址,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寻访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遗址,温故查公馆的前生今世,穿越繁华的兴业太古汇,最后又回到岳阳医院名医特诊部美丽精致的花园。

第一站,青海路 古董商店

名医特诊部门口,青海路南京西路街角,有一块绿地,绿地中有一块纪念碑“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代表的联络点遗址”。1929年,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时期,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络只能秘密进行,于是,决定在外侨聚居地开设古董商店作掩护,受周恩来派遣,由朱锦棠任古董店经理,“当年是两开间的门面,并不深,楼上楼下都是摆设古董的柜台”“共产国际代表是外国人,外国人喜欢买古董,装着买古董的样子不会引起怀疑”,这家古董店也就成了中央与共产国际传递文件以及情报的秘密站点。邓小平也曾当过古董店的老板。

第二站,丰盛里 十里洋场

上海,既复刻着西方的摩登,又洋溢出古典的韵味。在老上海人的心目中,一直有这样一个区域占有着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它沉寂了百年之久,至今仍保持得较为完整;它是曾被誉为“近代中国第一公共空间”十里洋场繁华的海派文化——张园·丰盛里石库门建筑群。石库门里的故事,年轮辗转,记亿的交替,红色砖瓦依然印刻在人们的血液里。120多岁的玉兰,无论晴雨雪、四季流转总是默默地守护着这里。

第三站,甲秀里 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

茂名路的甲秀里,是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式石库门。19246月到12月,毛泽东携夫人杨开慧与岳母及孩子来到上海,寓居于甲秀里,这里是毛泽东一生中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在这栋旧居里,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执行委员等职务的同时,在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被委以重任,成为中共在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的中心人物。也正是在这里,毛主席最终确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坚定的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展馆展示了大量文史、实物、书信等资料,并为我们学习“四史”提供了实景教学。

第四站,多福里 八路军驻沪办事处旧址

多福里21号,一幢旧式石库门房子,是八路军驻沪办事处(简称“八办”)旧址,“八办”成立于19378月,是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员在国民党统治区成立的一个公开的办事机构,也是全面抗战爆发、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的产物。周恩来直接领导,潘汉年任主任。“八办”是我党在上海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中的主力军之一,它团结争取了许多民主人士和团体。后期,由于日本侵略者开展的大规模清剿行动,“八办”由公开转入地下,成为配合上海地下党组织活动的抗日武装力量。上海沦陷后,转为地下情报组织的“八办”还协助宋庆龄等知名人士撤退后方。

第五站,辅德里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郁郁葱葱的延中绿地有一个辅德里,建于1915年的石库门楼房,当年是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的寓所,这里是我党最重要的历史之一——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1922,中共二大在这里召开,我党的第一部党章便是在此地诞生,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它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辅德里的故事是党史的一部分,更有文人的笔锋和进步人士的思想。他们影响着新中国,星星之火,传递不息。从此,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面信仰的旗帜下,抛头颅、洒热血,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在纪念馆内,党员同志们在党委委员施征同志的带领下,在鲜红的党旗前,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入党积极分子们也在这样的活动氛围中感受革命精神和心灵的洗礼,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进一步端正了入党动机。

第六站,延中绿地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

延中绿地大沽路口,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现在只有一个门楼砖墙伫立,展示历史的芳华,青年是是革命的生力军,在那里,团中央培养团结了一大批进步青年,他们中有任弼时、刘少奇、汪寿华……在延中绿地西南角,还隐藏了一座老建筑——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编辑部。更多的有识之士,当年就是从这里起步,踏上了中国革命的征途。到此,大家感慨于青海路门诊部周围居然有那么多红彤彤的革命老房子,在城市闾巷间细细寻觅、细细品味。

第七站,大中里 查公馆

大中里和青海路门诊部就只是一墙之隔了,兴业太古汇是大中里拆迁后建成的潮流地标。有一栋老建筑依然保留着,整整修了9年,历经百年沧桑的查公馆就在那里。那里住过颜料大王,也办过学校,养过骏马、猛虎,也培养了旧上海大量的海关人员和革命党人,以及饮誉海内外的新中国英才。从商界巨贾邱式住宅改建成民立中学再到经历战乱炮火最后为了纪念兴业集团创始人查济民先生而重新命名为“查公馆”。与这栋百年建筑的前世今生相逢,穿越时空的历史诉说,相得益彰,灿烂依旧。

走过的每一步、听过的每一句,体验我党光辉的历史以及建党的不易与未来不息的征程,那些红色记忆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是我们为之奋斗终生的信仰之光。此次活动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青海路门诊部党支部还邀请了民主党派人士及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大家在活动中互帮互助,增进友谊,交流心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路红色文化,更加坚定了大家爱家爱院爱党爱国的信念,恪守医务人员的职责,建设美好家园,建设有红色温度的医院。(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