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全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大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意义重大。
过去的五年是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的五年。学校党委和全体师生医务员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建设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全面推进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的征程上留下深深的印记。特开辟“喜迎党代会•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现学校在党的领导下各项事业取得的发展成果,进一步激励全体师生医务员工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学校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引领作用,凝练和培育与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相匹配的文化育人品牌。
2019年,学校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近千名上中医人用八段锦展示奋进之姿,以最美歌声祝福祖国!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我校通过讲述一个医用木箱中珍藏的红色记忆,给“00后”讲讲共产党。
原创话剧《裘沛然》是上海市教育系统重点扶持的“向大师致敬——大师系列校园剧”立项项目,该剧自2018年专业版首演以来,先后共开展校内演出5场,赴福建、广西、河南、山西等地开展全国巡演6场。
2023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以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及其传承团队的视角,聚焦如何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推出系列视频。
2023年3月8日至10日,东方卫视《海上国医》播出,讲述国医大师严世芸、施杞,全国名中医石印玉等5位名医的中医故事。
开发制作“云游校园”三维实景小程序,通过对校园室外27个实景和雕塑故事的三维实景浏览,制作38个中医药历史文化故事中英文介绍。
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阐释,成立《黄帝内经》国际研究院,举办“大美中医·大师论坛”。
2019年4月1日,我校成立国内首家《黄帝内经》国际研究院。聚焦以《黄帝内经》为核心的中医药文化研究,促进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2018年11月15日,“大美中医·大师论坛”举行。3位院士、13位国医大师、19位全国名中医、近百位相关领域国内外资深专家齐聚沪上,共谋中医药事业发展。
2020年6月24日,“中医药瑰宝,新文创助力”中医药文化全球传播与创意创新在线论坛在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举办,该活动是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与我校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框架后举办的首次活动。
负责人 | 项目 来源 | 项目 类别 | 项目 名称 | 立项 时间 |
严世芸 | 国 家 社 科 基 金 | 重大项目 | 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挖掘、整理及翻译标准化研究 | 2019 |
张如青 | 重大项目 | 出土先秦两汉医药文献与文物综合研究 | 2019 | |
王兴伊 | 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 | 多元文化视域下吐鲁番出土医学文书交流互鉴研究 | 2019 | |
王旭东 | 重大项目 | 中医哲学传承体系与创新发展研究 | 2021 |
我校近年来承担的国家重大社科项目
科技人文研究院近年先后出版《〈诗经〉中的本草》《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养生卷》《一百天学中医·经典里的养生名句》《草木五笺——植物与中国传统文化》《东坡养生集》《历代名医故事绘本》等中医药文化科普图书。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科普系列之《闻香识本草》,选取藿香、玫瑰、薄荷等20种药用植物制作短视频,带领人们走进中草药的世界。2021年,《闻香识本草》光盘出版发行。
近年来,我校中药学院杨柏灿教授编撰出版《本草光阴》《漫画中药故事(4册)》《风调雨顺·国风》等中医药科普文创图书。
加强中医药文化时代阐释,与上海教育电视台联合制作“岐黄中国——杏林名家讲坛”等4个系列精品文化专题节目。建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发挥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杂志、中医药文化地标和“一院一品”文化标识的文化传播作用。
我校和上海教育电视台于2018年12月联合推出《岐黄中国——杏林名家讲坛》系列节目,深度挖掘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内涵、人文特质。
2019年10月,由我校和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小神农中华本草知识竞赛》电视复赛和决赛举行。
2022年5月,我校与上海教育电视台联合推出四集《我爱国风潮》节目,邀请中医、书法、武术、京剧领域的四位专业大家走进中小学。
我校与上海教育电视台精心打造《岐黄中国·匠心—非遗中医特色技术》文化精品类系列专题片,聚焦学校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中医特色技术鲜明的流派,2024年4月18日起推出《徐氏儿科》《顾氏外科》《陆氏针灸》《丁氏推拿》四集。
2022年9月,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云展厅”启动上线。云展厅提供中英双语版本,分为“中医药发展馆”“中医药文化馆”“针灸推拿馆”“智慧养生馆”“中药方剂馆”五个专题。
我校图书馆2021年成立古籍保护利用研究中心,2022年初步建成古籍修复实验室。2022年,图书馆顺利通过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复评工作。
各二级单位持续涌现文化建设精品,以丰富的文化实践活动激发校园文化活力,我校已开展两届“一院一品”文化品牌评选及展示活动。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2022年,为持续推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树立校园环境中的文化符号和人文特征,学校举办了校园室内文化地标命名评比与展示活动。
开展各类贴近社会大众需求的文化体验活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社区、入园区。
学校连续十二届获评上海市文明单位和文明校园,6家附属医院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单位。“五禽戏”入选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项目。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入选首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基地。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2022年9月蝉联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9年入选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基地。
2023年7月3日,为期两周的我校爱心暑托班开班,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将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相结合的课程。
2023年3月9日,上海中医药大学老年大学揭牌仪式举行。老年大学首期面向本校和全市离退休人员开设“简化太极拳”“养生保健常用中药”等五门课程。
2023年10月22日,由我校主办的第二届中医传统功法大赛在豫园九曲桥广场落下帷幕。所有参赛队伍均由社区居民和基层医务人员组成。
2023年2月25日,2022—2023年上海市“乐百年”杯“太极健康”药膳养生大赛决赛在我校中医营养实训中心举行。
2021年6月2日,“闻香识本草——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暨上海中医药大学百草园开园式”在学校北侧吕家浜绿地举行,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百草园实地学习实践活动。
2023年12月10日,2023年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五禽戏比赛在我校体育中心拉开帷幕,这也是五禽戏首次纳入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比赛项目。
2024年6月12日,我校“基于3D建模、打印技术的中药数字化标本研发艺术工作坊”项目获评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一等奖。
来源:校第九次党代会筹备工作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