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央广网:活气血 通经络 强筋骨 上海中医药大学这样推进“四史”教育

发布时间:2020.07.29点击:303

2020629

央广网上海629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王姿英)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坚持学深悟透、走深走实的标准,把汲取精神力量,资政育人,作为“四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立足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聚焦铸魂育人。

学校成立由教师引领、学生实践的文化讲师团,带领大学生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央广网发 上海中医药大学供图)

活气血,纵横联动,汇聚四史资源“一盘棋”

学校发挥“专业资源”的理论优势,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四史”学习教育宣讲菜单,由陈荣武、周福振、王芳三位教授领衔,8位教师推出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发展脉络与经验启示》等14个讲座菜单,向学校系统各级党组织开放。这些讲座同时向学校党建共建单位,张江镇和张江集团的各级党组织开放,发挥思政理论课的社区辐射力。

学校图书馆开辟“四史”学习教育主题书架,集中陈列精选书单,设置独立阅读区,并提供交流讨论区,供各基层党组织使用;开辟“四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开发“四史”学习教育相关电子资源,这些资源可以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行扫码学习,为疫情防控期间师生线上学习提供便利。

学校注重挖掘“文化资源”的红色内涵。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始建于1938年,是我国第一家医史博物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中,充分挖掘馆藏品中的“红色故事”,将“四史”学习教育与“文化育人”紧密结合。如馆藏的药箱,来自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奠基人、创始人之一,开国中将傅连暲,这个药箱和傅将军一起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上世纪90年代由其儿子、曾任学校博物馆馆长的傅维康教授和其家人一起捐赠给博物馆;馆藏的下水管道、中医外科手术器械、针灸铜人和琴棋书画等文物都承载着红色历史、铭刻着红色记忆。通过开展馆藏藏品“四史”学习教育专题解说,让广大师生从中医药发展史见微知著,增强“四个自信”。

学校充分发挥校史档案育人功能,举办了《和风送暖满庭芳——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援助档案图片展》,精选了198张自建校以来全校师生参与建国以来公共卫生重大事件及支援全国、支援边疆、支援贫困地区的珍贵馆藏,体现了上中医人不畏艰难险阻砥砺前行无私奉献的光辉历程,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爱校荣校情怀。

学校紧抓“抗疫资源”的鲜活案例。为弘扬“逆行”精神,学校把“精彩第一课”延伸到“雷神山”最前线。龙华临床医学院和曙光临床医学院的《中医内科学》,岳阳临床医学院、市中医临床医学院的《西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护理学院的《内科护理学》等临床课程借助网络工具,连线援鄂医疗队的医生、护士,让同学们接触到最真实的临床案例和中医战“疫”斗争过程。

从大年除夕到2月,学校系统附属医院227名医护人员逆行援鄂,他们发扬医者仁心,中西合璧,护佑生命的职业精神,成为加强“四史”学习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四个自信”的鲜活素材。学校制作了抗疫主题的网络云展览,分五个版块,展出图片240张、专题文章91篇、新媒体素材61个,并在附属医院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抗疫主题巡展,充分发挥疫情防控一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的引领和感召作用,凝聚出在疫情常态化管理下的推动学校全面发展的强大正能量。校学生会、研究生会走进援鄂的医务人员代表,开展《传承与实践:听援鄂青年讲讲战疫故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列访谈,通过了解30位援鄂队员的一线真实战疫故事,在“中医青年”微信公众号上持续发布,激励更多中医青年传承使命初心。

林国强院士带头讲“四史”党课(央广网发 上海中医药大学供图)

通经络,辐射引领,师生学习教育“一体化”

学校创新开展学校党委常委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史”学习教育的集体备课,针对“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的课程进行集体学习并充分讨论,利用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业资源”优势,提升学校党委常委学习的专业水平,同时也有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学科建设。

学校组织开展“院士讲四史党课”中心组学习会。邀请林国强院士作辅导报告,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科研工作者为国家发展作贡献的奋斗历程,强调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鼓励学校师生要把论文在祖国大地上,研发更多惠民的科技成果应用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伟大事业中。

学校各附属医院党委班子也带头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其中,龙华医院与党建共建单位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共同开展“沉浸式”党课,参加全国首个无剧场话剧《那年桃花》现场四史教育学习,体验惊心动魄的革命之旅,见证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曙光医院党委与党建共建党委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红色起点共建学“四史”,白衣天使讲述战疫故事主题活动,接受原汁原味的党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前进动力;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与共建单位中共四大纪念馆开展联组学习,聆听馆长讲党课,引入虹口区“海派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扩大“四史”学习教育的引导力和辐射力。

书记领着学。为更好地落实“四史”学习教育中各级党组织书记讲专题党课的要求,提升书记讲党课的能力和水平,在前期学校党委常委会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学校开展党组织书记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四史”学习教育集体备课,切实把书记讲好党课作为一种政治责任,提升看家本领,把学习“四史”学习教育有效推向深入。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上海市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何建成教授作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精神的启示”专题党课,为党员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鼓励毕业生党员继承井冈山革命精神,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师生共同学。为确保学校系统“四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的成效,教育 引导广大党员加深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 展史学习教育的理解,实现永葆坚定信念、永葆奋斗精神、永葆 为民情怀、永葆担当本色的学习目标,学校开展了“四史”学习教育知识竞答活动,采用线上形式开展,要求党员带头,全校系统师生全覆盖。

开展红色基地共建,组建大学生“星火”宣讲团。充分发挥红色基地共建的实践育人特色和优质资源作用,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三全育人”,积极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学校将上海的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和龙华烈士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及广西百色市委党校等7个红色基地作为岐黄育人实践基地,成立了“星火”大学生红色精神宣讲团,让广大学生从红色精神的学习者到传播者的角色转变。在“四史”学习教育期间,学校举办了新时代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研讨会,与红色教育类岐黄育人实践基地共同为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搭脉”支招,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用信仰点亮人生,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中医青年。

紧抓中医药文化特色,组建大学生“文化讲师团”。学校基础医学院充分发挥在中医药文化传承方面的资源优势,与学校博物馆、图书馆开展“一院两馆”党建共建,成立了由教师引领、学生实践的文化讲师团,带领大学生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故事和中医药文化中的“大医精诚”故事,打好“四史”学习教育组合拳,提升育人工作质量。活动中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投身振兴发展中医药的使命自觉,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和投身强国伟业的决心,让学生成为中医药文化的热爱者、传播者、践行者。

打造学校红色地标,组建大学生党员志愿者讲解团。学校在主题教育期间建设党建服务中心红色育人地标,努力实现让每一面墙都能讲故事,每个角落都有育人功能,将共产党诞生地、红船精神等融入党建服务中心建设理念。依托学校红色教育地标,组建了学生党员志愿者讲解队伍,指导学生党员志愿者讲好党的故事、讲好身边党员的故事,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此外,学校的“离退休党员之家”,曙光医院的“党建活动室”也成为了学校系统开展党员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壮筋骨,学思践悟,共绘改革发展“一张图”

学校前期通过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最终将学习成效落实在谋划和推动事业改革发展。一是要以学明志,强化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初心使命,落实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切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效;二是要以学增能,汲取经验智慧,要以史为鉴,传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善于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更好地指导现实工作;三是要以学促干,凝聚持久动力,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学校将聚焦三大核心问题,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瓶颈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改革问题,开展五项重点工作,分别是综合预算改革方案制定、研究生思政工作协同机制建设、科研特区建设、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