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上观新闻:就是这八味!当端午遇见梅雨,传统香袋如何预防感冒?对某些病毒具有抗体活性

发布时间:2020.06.24点击:93

2020624日            作者:徐瑞哲

香囊中的挥发油能促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的含量提高,而SIgA能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着,减缓病毒繁殖。

今年端午节恰逢梅雨季,又处于疫情防控期间,除害祛病成为刚需。24日下午,在刚刚挂牌“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全球中医药文化与创意研究中心”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香囊成了既健康又创意还时尚的“神器”。

博物馆的“端午香囊DIY小课堂”准备了时令中草药的香囊配方,鼓励参观者现场体验传统香囊制作工艺。在讲解员介绍下,人们不仅可以了解端午节香囊常用的藿香、佩兰、白芷、菖蒲等中草药与功效,还能亲身学习和体验香囊制作的药粉配比、分装等手艺。

香囊,又叫香包、佩帷、容臭、香袋儿、荷包等,由散发出天然香气的中药填充制作而成,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香囊的制作和佩戴,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在屈原的《离骚》中,就有言“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对于这三味“方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药师黄景山解释称,江离(现名川芎)、辟芷(现名白芷)以及秋兰等均为香草,意思是把装满香草的佩帏带在身上,体现君子品性高洁。后来,司马迁也评价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到了唐宋时期,香囊就更具文创属性。它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用品,官吏们则开始佩戴荷包。至明清,香囊已发展为爱情的信物。到近代,香包则多半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并驱恶避邪。

那么,在诸多文化意蕴之中,香囊到底有何防疫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富有芳香气味的中药含有大量挥发油,这些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黄景山介绍,香囊中的挥发油能促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的含量提高,而SIgA是机体黏膜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能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着,减缓病毒繁殖,对某些病毒、细菌和一般抗原具有抗体活性,可谓防止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

由此,甲流防控组中医专家也认为,端午节传统香袋中的香料可以预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对防蚊驱虫有一定作用。除此之外,黄景山认为,中草药香味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还可促进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从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增强食欲。

事实上,常用香囊配方各有巧妙不同。比如“预防感冒”的香囊,配方包括藿香、佩兰、高良姜、苍术、桂皮、丁香、辛夷、白芷等8味;又如“儿童香袋”,则宜入艾叶、紫苏、桂枝、藿香、佩兰、冰片等;再如“驱蚊虫”功用,可用丁香、薄荷、冰片或者艾叶、石菖蒲、苍术。另外,日常用于提神醒脑、解困的,川芎、白芷、苍术、冰片等或山柰、樟脑、丁香、薄荷等均可;至于车内摆放的,应考虑藿香、佩兰、苍术、樟脑、艾叶、桂皮等。

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副校长陈红专等签约共建全球中医药文化与创意研究中心。

 “让中医药更加时尚化、年轻化,自信而从容地走向世界。”当天,在“中医药瑰宝,新文创助力”中医药文化全球传播与创意创新在线论坛上,上海交大文创学院院长张伟民和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李赣表示,上海交大与上海中医大在医工结合、医理结合的基础上展开“医文结合”,共同开设本科生和研究生系列中医药文创“金课”,推进中医药文创联合研究,建设文创产品展示中心和示范性中医药特色旅游文化基地。

论坛围绕“中医药文化与健康生活:传统与时尚”主题展开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