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中医大 打通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上、中、下”“三焦”

发布时间:2019.11.14点击:131

20191113日        作者:程媛媛

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入脑入心?如何涌现更多《人体解剖学》这样成功的专业课程思政典型?日前,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主题教育整改工作中,开足马力,下大力气,围绕课程育人主阵地作用,坚持思政课和专业课程同向同行,构建上下贯通责任制、点面结合重领航的建设系统,打通学生思政教育的“上、中、下”“三焦”。

狠抓课程思政 打造“硬杠杠”

为打破加强学生思政工作中的“中梗阻”现象,学校制定多项“硬杠杠”:要求各二级学院、部、中心落实责任人,三年内将课程思政贯彻到全部教研室、全部课程当中;二级单位的党政负责人应通过每周一次进课堂听课、每月二次参与教研室研讨、牵头一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联系一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带领班子深入本科教学一线、狠抓人才培养质量。

这些“硬杠杠”不仅明确了规定动作,更规定了内涵质量要求。学校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主,立足深度学习和职业认同,将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与教学评价相结合,建立覆盖全过程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通过建立上下贯通的责任机制,课程思政工作不再仅仅是授课老师的事情,更是各级学院的中心工作,有利于凝聚合力,加大整改落实。

注重德才兼修 实施领航计划

为推动更多类似《人体解剖学》成功课程的涌现,发挥典型课程引领引航的作用,学校成立三个“一”:一批4个“重点改革领航学院”,一批19个“特色改革领航团队”,一批70门“精品改革领航课程”。

入选“特色改革领航团队”和“精品改革领航课程建设”的中药学院副教授袁颖,针对新一轮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努力思考如何充分发掘中药学课程“背后的故事”,她在课前做足功课,精心选择适合于思政融入的知识点,让本草来讲故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感知,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

为建设更多这样的领航团队和课程,学校坚持程建设与教学研究”双轮并进、“师德师风与学术内涵”共同提升。同时,以教学策略为导向,“双百”为抓手,打造“金课”为目标,建设新一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足不同学科的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将理想信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成思政“教学目标元素地图”,融入专业课程大纲及教学进程各环节,打造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群建设标准和教学策略。

建设思政理论课 用心精雕细琢

在教育部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中,上海中医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婷婷的参赛课程《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荣获二等奖,张老师认为获奖的关键在于对课程的“精雕细琢”。她在充分吃透教材和教学指南的基础上,阅读了大量参考材料,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在授课中注重思想引导和理论分析,穿插学术研究成果,体现了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像张婷婷这样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还有很多。学校还持续加强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开设“4+1”思政课配套选修课和八十多门人文通识课程;坚持邀请校外知名专家走进思政课堂近20年;在全市率先推进“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课程化建设……一系列课程建设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思政课程教育中入脑入心,推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取得实效。

聚焦品牌课程 持续提升质量

中医大还推出了思政品牌课程——“岐黄中国”系列课程,由学校主要领导、院士和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术大家走进思政课堂,推动具有浓郁中医药特色的课程质量提升。系列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让学校领导和院士专家们为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带给学生极大的心灵触动,同时坚定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增强投身祖国中医药事业、福佑人民健康的决心。

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还聚焦健康中国战略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医观与治国理政、心理学本土化等主题,形成具有国际视野、中国风味、中医内涵的医学人文课程,推动中医药院校特色课程建设。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入选首批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学校将大力推进 “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坚持思政课和专业课程同向同行,不断推动学生思政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