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上海教育新闻网:带着中药味儿的课程思政这么上(2):病理学的课堂上,她用故事种下一颗颗种子

发布时间:2019.07.12点击:1123

201978    作者:程媛媛

在很多人眼中,《病理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单调而无趣,但它被誉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无疑又是重要的。近几年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课堂上,这门联系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经过老师们的“妙手融入背景故事和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后,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更是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精神上的灌溉。

如何在病理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建设?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教师李素云一度也觉得很困惑。面对这一探索和挑战,她与同事们逐渐摸索出以病理学家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为主线,挖掘病理教学相关内容背景故事的方法,进行课程思政实践探索。病理来不得一点假,这就需要病理医生不放过镜下任何微小的改变,努力寻找疾病的真相,而真相的背后,往往是病理医生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学习和积累,李素云说,这种见微知著、探索求真和务实的精神太值得每一个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因此她选择了既不牵强,同时又与专业知识点高度契合的背景故事来作为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在病理学的《绪论》中,李老师讲述了我国病理学发展之父徐诵明的事迹,讲他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病理教研室,翻译了病理学,填补了病理学在我国的空白;她还讲谷镜汧——复旦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奠基人,他不仅积极倡导尸体解剖,为临床、教学、科研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和病理标本,在身处逆境、身患重病的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自己死后遗体要做解剖的诺言,叮嘱亲属将其遗体送去解剖,查找病变和病因;讲到肿瘤章节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知识点时,她又讲起了我国病理学家沈琼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深入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县,采集到大量翔实而又珍贵的资料,经过反复试验,多次改进,终于发明了食管细胞采取器,为当年食管癌早期诊断及癌前病变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故事。

 “有一些学生对病理科存在误解,认为是为临床医生服务的辅助化验科室。李素云解释道,事实上,随着医学的发展,病理科在医院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临床科也越来越依赖于病理科。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是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而罗宾·沃伦正是一名优秀的病理科医生。课堂上,讲到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这一重要知识点时,李老师很喜欢与学生分享他们以身试菌最终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的病原体的故事。

李素云的学生们大多都缺乏临床经验,她特别邀请具有多年读片经验的临床病理教授走进课堂,与学生们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其中包括上海市医学会病理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朱虹光这样的病理学界大咖等。通过业界专家们讲述的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临床病理诊断故事,让学生对于病理医生是医生的医生这句话有了更生动地认识。朱教授告诫医学生们,病理医生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即使是再牛的专家,也需要进行集体会诊,年轻人更加要敢想、敢说,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为了了解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点中加入背景故事的认知度、接受度、心理感受等思想动态,李素云还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她欣慰地发现,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已被病理学家对病理学的热爱及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所感染和激励。中医专业学生张明方说:对于科学我们要敢于质疑、勇于突破,知识是一块块砖,我们用它来铺路而非建造围墙,学问的基础起于课本,但学问的发展绝不能止于课本;针灸推拿英语专业学生杨雅竹则被沃伦坚持的毅力深深折服,她说:这份勇气和信念值得我们学习,无论何时,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梦想,就像我们选择了学医,尽管医患关系不如意,我们也不能忘记入校时救死扶伤的医学誓言。


在课堂上讲述了这么多故事,李素云却有个朴素的愿望,那就是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有一天,当他们做科研做得垂头丧气的时候,或者当工作得精疲力尽时,想起了那么多病理学前辈们的故事,仿佛得到了力量,促使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那我想,那颗小小的种子就是真的种下去了。接下来,李素云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她还要带着学生们走进医院,亲身体验病理学医生的岗位职责;走进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标本博物馆,去看一看经由几代病理人整理的病理学标本,在课程思政的道路上,她还将继续这么快乐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