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新民晚报:从中医药宝库中挖掘育人资源 中医名家邀你来“谈心”

发布时间:2018.12.28点击:1540

    20181226日    作者:左妍、成琳

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遇上西方心理学、咨询技术,会擦出怎样的火花?1224日,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蓉教授主编的“澄心息虑系列丛书”《谈“心”——中医名家十讲》(以下简称《谈心》)在2018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专题培训开班仪式上正式亮相,《谈心》顾问王庆其、主编朱惠蓉、副主编陶思亮、成琳向来自高教系统、普教系统的学生工作者、心理教师代表赠送了图书。

图说:“澄心息虑系列丛书”《谈“心”——中医名家十讲》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摄

《谈心》以10个讲座的形式,荟萃了多位中医学专家对人类心身关系、心理世界和心理问题的认识,对《易经》、《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中关于心身问题的解读,以及对现代心身问题解决的建议。

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刘嘉湘亲自为《谈心》作序。他表示:“对为生理疾患所苦的病人,需明辨寒热、厘分阴阳、补偏救弊,对怀有心理困扰的常人亦如此。通过文化熏陶教育,辅以情志调节手法,可调动个体自身能动性,扶正以使阴阳平和,身体抵抗力和心理抗挫力增强”。刘嘉湘从中医学角度将“身病”治疗理念推及到“心病”治疗,认为中医学与心理学可以融会贯通。

《谈心》主编朱惠蓉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逐渐领悟到“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作为一名多年的育人者,她认为在进行大学“立德树人”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在中医药宝库中挖掘资源,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模式。朱惠蓉带领专家团队经过多年探索,不断凝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医药宝库中寻找资源,结合西方方法和理论展开具体研究和实践。从“道、学、技”并进,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中的心身智慧;“源、联、用”深入,致力于传统智慧的现代应用和中西融合;“明、行、证”完善,构建切实有效的本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模式三大主题开展本土模式系统性探索研究工作。

书中内容从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思想到辨析中医郁症和西医抑郁症的异同;从临床中心理本土化问题独到见解到中医心理学的学科概念及基础理论框架;从心主神明与心智成长的关系到五态心身的辨识与调养工作;从中医心理情志治疗的内容到中医情志治疗的理解和应用。

《谈心》的出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模式探索阶段的理论成果,也依托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专家团队。多年来,该中心团队设计出适合服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模式——“全心育人”模式,实现助人模式向育人模式的转化,育德和育心的结合以及中医和心理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