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上观新闻: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再出发

发布时间:2018.11.16点击:833

20181116日 作者:张菊 王多

在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思政课建设要与相关学科、相关专业结合起来,思政课教师队伍要与其他领域专家资源结合起来,思政课教学方法要与信息技术最新发展结合起来,要将思政课建设放在更大更宏观的视野中加以思考谋划

1110日,“改革开放40周年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研讨会由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协助组、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旨在通过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历程、党史党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融合、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专题研讨,持续不断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耳、入脑、入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曹锡康在致辞时,首先代表中医药大学向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巨大成绩。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在校内外专家的指导、支持下,在高等教育“新三步走”战略中、在立德树人的使命中再接再厉、再上新台阶!”

上海市教委德育中心主任沙军在致辞时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本次研讨会非常有意义、有价值,在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思政课建设要与相关学科、相关专业结合起来,思政课教师队伍要与其他领域专家资源结合起来,思政课教学方法要与信息技术最新发展结合起来,要将思政课建设放在更大更宏观的视野中加以思考谋划。”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在致辞中指出:“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与此同时,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并借助改革先行者的优势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上海中医药大学是全国中医院校中唯一一所获得三个A+学科的双一流大学,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期待中医药大学再创辉煌。”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刘苏闽少将在高度评价改革开放40年成就基础上,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点出发,指出要以史为鉴,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合理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终身荣誉奖”获得者王世根教授在致辞中明确指出,正是改革开放给党史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新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相信马克思主义、党史研究者必须相信党、搞理论研究必须实事求是、教学科研必须重视团队协作。

在主旨发言阶段,上海市委党校教育长梅丽红教授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党的建设也随之步入新常态,即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阶段。全面从严治党,必然要求加强和改善党内监督工作,进一步推动党内监督体制改革,而纪检监督体制改革成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支点。具体而言,纪检监督体制的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建立监督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巡视制度,并在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坚持常规巡视、专项巡视和机动巡视相结合;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在实践中,通过强化党委监督责任、对巡视组问责、扩大巡视范围等方法进一步推进巡视制度的体制机制建设,并使之逐步向基层延伸。二是进一步加强派驻机构的监督管理,实现全覆盖。三是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通过“上收”干部提名考察权、“上提”查办案件权限等方式来扩大监督对象,丰富监察手段,实现各级纪委对同级党委的有力监督,从而构建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监察体系。

湖南省委党校党史部主任霍修勇教授对湖南红色资源及其中共党史研究进行介绍的同时,还向与会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他指出,湖南文化底蕴深厚,近代以来不仅孕育了魏源等一大批济世经邦的杰出人才,创造了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坚韧不拔”为精神特质的湖湘文化;在革命岁月里还诞生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开国元勋,走出了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名副其实的“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圣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众多的革命文物史迹。目前,湖南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4个、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4个。这些深厚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红色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对湖南党史学界的研究现状,他从毛泽东与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湖南地方史、湖南改革开放史的视角进行介绍并提出自己的思考,认为党史研究一定要更加注重实事求是、更加注重理论的建构、更加注重资政育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磊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个案,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初心和使命。他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中共党史教育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中的主题主线地位,尤其是05方案之后,学校的三大创新举措,即:思想政治理论课配套选修课的开设、《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化、规范化、学科化建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3个学分制的推行。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门课程的教学科研改革可以体现出一个学院学校的风格。上海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们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教学科研上不断革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从而,发挥好主渠道作用,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亓曙冬主持了随后的学术交流。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鸣歧教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回顾与展望。赵教授从“如何看待改革开放40年”谈起,认为我们不仅要谈成绩、谈发展变化,更要立足当下,总结经验,着眼未来。40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随着改革开放而不断推进,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根据教学载体、教学手段、大学生行为方式及话语变化而不断创新。在教学创新中,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必须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必须要建构大思政教育;必须要有学科支撑;必须要有体制机制保障。

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顾云湘副教授向与会者分享了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的反思与设想。她指出:从教十几年来根据时代发展,学生的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不断地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从一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授到与中医药文化的结合;在教学方法上从单一到多元化的设计;在教学手段上从平面到立体再到体验;考核方式从结果性评价到过程性考核,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努力进行探索和改革,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和赞扬。但在教学改革中,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对于整体性认识不够、对教学内容的学理性不足、对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不强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对课程及学科整体性认识缺失的补充,加强理论的功底,在教学方法设计时更注重逻辑性和系统性,并逐渐建立起长期评价体系。

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兰萍副教授从学科化视角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进行思考,指出四条建议:一是把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4+1”模式直接切换成5门。自05方案以来,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了“4+1”模式,但在实际工作中,《形势与政策》课明显被边缘化,容易导致任课教师对课程缺乏最起码的认同感,丧失推动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动力。因此,必须及早、清晰地确定它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关系。二是明确《形势与政策》课的二级学科归属。学科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学科归属问题,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6个二级学科中没有哪个学科可以囊括“形势与政策”的内容。因此,建议在马克思主义学科下设置第7个二级学科“党情民情国情世情教育研究”或按照任课教师的学科专业背景进行归类或按照专题讲授内容进行归属。三是推进教学内容模块化,恰当地处理好教学内容“变”与“不变”的关系。四是要学科化建设,必须要推进以科研为链接的师资队伍建设。

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何小刚教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高学生的“抬头率”,获得学生的认同,必须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两个角度用力。首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没有历史、哲学等相关知识背景,是很难讲好课。要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必须在教学内容上吸引人,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其次,必须在教学方法上革新,不能满堂灌,现在推行的“对分课堂”模式,老师只讲授观点和方法,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而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秘书处副处长郭继从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精神和视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谈起,重点介绍了改革开放和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从中央上海局的设立到上海经济区,从长三角经济区座谈会到十四大把上海建设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上海和江浙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形成了协调发展的整体趋势。但在21世纪初,由于产业结构上的雷同,上海与江浙之间的竞争趋强。在此背景下,中央反复强调长三角只有捏紧拳头,才能做大做强。因此,习近平在主政浙江和上海期间做了大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工作,开启了新一轮一体化进程。现在,长三角一体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这与改革开放是分不开的。

上海社会主义学院刁含勇从党史视角出发对新时代习近平党建思想特征进行学理性分析。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兼具理想主义的光辉与现实主义的智慧。通过理想信念等内容,用理想主义将思想建党推向时代新高度;通过问题导向等现实主义的党建智慧,应对当下党建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习近平党建思想,既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时代的回应和创新,因此,必将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效果。

上海市委党校张永杰则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逻辑体系进行系统介绍,他指出,党的十九大勾勒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构架,构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党的治理体系的“5+1”治理体系。在党的治理体系方面,构建了包含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六大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监督体系”、“执政本领体系”的“6+1+2”党的治理体系。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不断推进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最后,上海市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张云对学术交流做了点评,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磊作会议总结并致闭幕词,感谢各方参与,宣布大会圆满结束。本次研讨会信息量大、内涵丰富、问题意识强、视角新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建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通过本次研讨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共党史教育是思政课教学永恒主题的认识;深化了对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抉择的理解;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的理解;深化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主阵地、讲学术、讲政治的认同。